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往事鈎沉 老物件见证春运变化

2023-01-13 04:25:5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曾经的春运记忆

  “看着图片上旅客手中上世纪80年代的人造革老式旅行包,突然就想起了我工作后第一次回家过年的情景。”春运启动以来,西安火车站人流逐渐上升。虽然旅客回家的心情迫切,但车站内陈列的很多老物件,还是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今年68岁的西安市民武先生,一边驻足欣赏一边述说着当年的春运故事。“当时我给全家人都买了礼物,几乎把我刚上班两个月的工资都花光了。”

  泛黄硬板票 一代人记忆

  据介绍,西安火车站在一年多前改扩建竣工后,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利用车站空馀场地,改造了四个火车主题陈列厅,被旅客们称为是开在火车站里的“博物馆”。

  2023年春运第一天,“老物件里的春运记忆”主题展在这里开展,不同时期春运旅客大包小包赶路的图片、站台票、硬板票、老式电话机,众多老物件和春运的记忆,让旅客在候车的同时,亦感受铁路春运的变化和时代的变迁。

  与此同时,展柜里一张张发黄的硬板票上,保留着检票钳留下的痕迹,也让很多旅客回想起曾经熟悉的情景。据介绍,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车票是硬板票,当时还是手工製票,不论车票、行李票等都用滚轮日期戳加盖日期,拨动皮带轮,便可调到你想要的日期。而为了标注进站和已使用,铁路检票员们便会在票上剪了一个小口。

  “记得以前每次过年回家都要挤火车,很多人几乎都是一个模样,背上背着包,两手提着包,嘴里叼着车票,进站时赶紧让检票员剪一下,然后拿起包就跑。”据西安民俗专家党教授介绍,此次展出的这些检票钳、泛黄的硬板票、车票上小小的缺口,不仅是春运的记忆,同时也是一种历史的纪录。“现在春运时,旅客不仅可以直接刷身份证乘车,甚至很多人都不再去取纸质票。”

  大公报记者 李阳波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