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港区江苏政协委员许文前:江苏有担当 香港企业就敢干

2023-01-16 16:30:30大公网 作者:陈旻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1月14日,中共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在江苏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开幕式上讲话中的全力支持和鼓励“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引发港澳委员们热议。港区政协委员、江苏澳盛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文前连连赞叹“我觉得非常好!”



港区政协委员、江苏澳盛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文前 记者陈旻摄影

  该公司为香港澳盛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专业从事碳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制品的研发和生产。许文前说,江苏有担当,鲜明提出支持“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有江苏的这份担当,我们香港企业就敢放手干。

  许文前在调研中发现,江苏省现有规上外资加港澳台侨企业近9000家,其中港澳台侨企业具有科研投入大、专利数量多,但近年来参与江苏本土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比率始终较低。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2020年江苏研发经费投入3005.9亿元(人民币,下同),自我转化效益收入2262.53亿元,其中合作转化(368.36亿元)和技术转让收入(11.96亿元)仅占16.8%;2021年项目参与率6.74%,2022年项目参与率5.74%,呈现出“产收双低”的特点。



江苏省政协第十三届委员会有港澳委员64名 记者陈旻摄影

  另,许文前还发现通过与《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报告(2022)》对比,江苏省在加速港澳台侨企业创新要素流通方面与广东省还有不小的差距:一是省财政科研资金“跨境”使用难度较大或额度较低,项目资金较难直接拨付至港澳台侨企业;二是港澳台人才流动便利化程度不足,由于区位“先天不足”,江苏在落实港澳台人才引进、放宽投资及执业限制、给予人才住房和其他生活服务保障等方面的举措吸引力不足;三是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和人才依然比较缺乏。

  为此,许文前建议江苏打破常规,加快构建以需求为主导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建立港澳台侨企业、中介组织(平台)和科技项目三方参与的“定制化科研”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由中介组织协调评估,从源头上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困境。强化粤港澳成果转化协同机制,尽快推动财政科研资金“跨境”使用“降门槛、减手续、提额度”,实现对港澳台侨企业的精准拨付。

责任编辑:郭晓妍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