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百姓论坛 | 烟花爆竹解禁 添年味还是火药味?

2023-01-20 04:25:40大公报 作者:张宝峰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2021年农历新年,四川省花滩镇齐心村李家大院居民们在大院门口放起鞭炮。

  “爆竹声中一岁除”,自古以来,燃放烟花爆竹就是中国人庆祝新年不可或缺的活动之一。十余年前,出于防止空气污染、避免意外伤害等客观理由,内地各省纷纷出台政策禁止燃放烟花爆竹。2023兔年新春,伴随防疫政策优化调整,连日来,陕西西安、甘肃白银、山东东营、河南郑州、南阳等地在部分区域和特定时间段可燃放烟花,政策一经媒体曝光,也迅速赢得一众网民的点赞。与此同时担忧之声再次出现。爆竹炸裂弥漫的火药味,是否才是记忆中的“年味”?

  正方观点

  正方:坚守民俗图腾 火药味必不可缺

  观点 1

  年俗世代传承 彰显文化自信

  老北京人崔阿姨:

  •我小的时候对“年”理解就是穿新衣、吃糖果、放鞭炮。这么多年过去,人们的生活水平好了太多,好吃的都能吃得到,新衣服想买就能买,所以“年味儿”几乎也就剩下二踢脚和窜天猴的那个声、那个味。

  企业白领亢先生:

  •烟花爆竹是延续了千年的年俗,更是一种少有的世俗化、全民化的民俗形式。恢复年味,也是国人文化自信的体现。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应保持自己的特色和态度,最重视的节日应有自己最特色的表达。

  企业白领亢先生:

  •烟花爆竹是延续了千年的年俗,更是一种少有的世俗化、全民化的民俗形式。恢复年味,也是国人文化自信的体现。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应保持自己的特色和态度,最重视的节日应有自己最特色的表达。

  网友“蓝色的夜”:

  •春节没有烟花爆竹就如同圣诞节没有圣诞树。现实中,因为“禁放”政策,很多人为了燃放烟花爆竹,不得不想方设法甚至玩起“捉迷藏”,这样反倒更加难以管控。

  观点 2

  爆竹声声除岁 驱散三年疫霾

  培训机构王老师:

  •新冠病毒疫情肆虐三年,如今国家已经优化调整了防疫政策,又赶上2023兔年春节,我觉得从内心深处大家都需要一次情感的释放了。浓浓的烟火味不仅能带来浓郁的节日气氛,更能缓解国人这三年的紧张与压抑。

  北漂一族尹女士:

  •春节将至,太渴望烟花和爆竹声能一扫三年疫情阴霾,我今年春节一定要回农村老家过年,体验一把农村过年放爆竹的喜庆味儿。

  网友“风儿不见不散”:

  •如今的年轻人,过春节再也听不到鞭炮声,大家都只是窝在家里,低头玩手机、刷视频、追剧,年味越过越淡,越来越没有意思。春节本来就应该是热热闹闹的喜庆氛围,而缺少了喜庆的鞭炮声,氛围总是差了许多,情绪也调动不起来。

  观点 3

  把关产品质量 以限燃代禁燃

  媒体人柳小姐:

  •有人说燃放烟花爆竹致人受伤,但受伤的情况终究是极少数,而且很多是由于烟花质量不合格或者燃放者的方式方法有问题而受伤。我觉得,有关部门应该严格把关烟花爆竹的质量,而不是不让所有人燃放烟花爆竹。

  网友“一蓑烟雨任平生”:

  •燃放鞭炮是中国老百姓的一种习俗情怀。有关规定应该充分考虑民情民意,尊重民俗,而不应该是一刀切地完全禁放。仅仅采取硬性的举措遏制上千年的民俗活动,很容易违背民情民愿。

  个体工商户马先生:

  •如今,许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正在被逐渐淡化和遗忘。春节是中国人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放鞭炮是最有特色的民俗活动,理应得到传承。在如今这个年味越来越淡的年代,如果一直禁放鞭炮,那么,我们仅有的一点民俗年味也将彻底绝迹了。

  反方观点

  反方:安全低碳度岁 不放炮也挺好

  观点 1

  烟尘污染空气 难保蓝天白云

  网友“浪花一朵朵”:

  •爆竹一响,烟尘满地,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爆炸释放出来的硫化物等有害气体,严重污染空气。所以我坚决支持禁放政策。

  老年市民郭大爷:

  •燃放爆竹会产生巨大的噪音,以前总是弄得我一夜甚至几天都睡不好觉。这过年也不能光考虑年轻人的兴趣和痛快,像我一样的老人多数都有心脏病,我特别担心在爆竹声中犯心脏病。

  高校学生李同学:

  •经过三年的战疫,我们终于迎来了防疫形势的好转,所以我认为,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守住蓝天白云,不能污染空气,否则很可能对很多人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甚至会破坏我们好不容易取得的防疫成果。

  观点 2

  年俗丰富多彩 放烟花非必需

  自媒体主播严小姐:

  •以前过年的内容可能确实就是吃年夜饭、穿新衣裳、放烟花爆竹等,不过时代已经变化,约上三五好友旅行、到餐厅酒吧或者户外广场与陌生人共同跨年,都是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过年方式。谁说过年就一定要放烟花?

  企业员工冯先生:

  •我觉得过年的形式也在于人们的创意。只要心中有过年的欲望,就会有各种各样过年的方式。我今年不回老家,但是我就想通过与家人视频连线的方式去山上祈福、上香,送去对远方亲人的新年祝福。

  网友“凌空北极星”:

  •我们可以在春节期间通过其他方式来庆祝新年,比如参加庙会、观看文艺演出、举办家庭聚会等。这样,我们就能在保护环境和维护公共安全的同时,也能享受过年的喜庆。

  观点 3

  贺新年应理性 规避安全风险

  律师陈先生:

  •过年是人们团聚的时刻,也是很多人情感释放的窗口。不过,释放不等于放纵。人应该始终受到理性的节制,正像我们的生活时刻都不能离开法律的规范一样。我认为释放情绪,人们可以有多重选择,比如K歌,比如极限运动,比如旅游远足,甚至独自冥想,都可以很好地帮助不同性格的朋友释放自己的情绪。

  销售员费先生:

  •燃放烟花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尤其是市面上存在不少不合格的烟花爆竹,更直接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冬天气候干燥,任何一点火苗都可能引起火灾,尤其在人口密集的城市或是可燃物比较堆积的农村,掉落的一点烟花苗头,都可能引发房屋、草垛等的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网友“真水无香”:

  •一些烟花爆竹商人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便忽视生产质量,使用违法手段生产假冒伪劣烟花爆竹,或者超范围销售。这都对公众健康和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同时也会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定因素。

  春节放爆竹的演变

  先秦时期

  •爆竹即燃烧竹子,竹子燃烧时发出爆裂之声,可以驱邪避害,让“年兽”避而远之。

  隋唐时期

  •火药被发明,“爆竹”逐渐变成将火药装在竹筒里然后点燃竹子。

  北宋时期

  •民间开始普遍使用纸筒和麻茎包裹火药,编串起来做成“鞭炮”,正月初一燃放。

  清末民初

  •湖南浏阳县城商人李熙雅在开发爆竹的过程中,制作出焰火四射的烟花雏形。

  上世纪80年代

  •湖南浏阳开始研制出具有国际水准的礼花弹,完成了由玩具烟花到大型烟花的飞跃。

  专家视点:灵活施策 仪式感安全感兼得

  近年来,关于春节期间是否可以燃放烟花爆竹的讨论,还从民间上升到国家层面。全国人大代表成新湘曾在全国两会上呼吁,尽快启动烟花爆竹燃放习俗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对于这样的呼声,有关部门在回复中亦指出,烟花爆竹是我国传承千年的民俗文化艺术产品,燃放习俗是老百姓表达美好希望、抒发幸福情感的传统方式。这方面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不过,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气候变化工作组副组长李云认为,对于保护和传承民俗来说,应该尊重其精神内核,而非拘泥于外在表面形式。灯笼并非一定要用火点,福字也并非一定要用纸剪,人们完全可以通过电子爆竹、喜庆音乐等安全、低碳的方式,过一个环境友好的民俗佳节。

  中国民俗学会会员程波涛也表示,烟花不分节令、不顾他人感受,甚至不惜惊扰别人的生活。或者在燃放鞭炮时盲目攀比,认为多燃放鞭炮就能达到发财和招致吉祥的功利性目的,不仅是虚妄的举动,也是陋俗、恶俗和迷信。

  但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则秉持不同观点。他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宣泄情绪的渠道相对有限。一年当中任何时间都禁放烟花,本质上属于一种懒政。要想与洋节争夺年轻一代,让中国传统文化更具仪式感、欢乐度和群众性,必须改变以往一刀切的做法。

  著名作家冯骥才也公开表示,如果灭掉鞭炮,被消除的决不仅仅是鞭炮及其污染,而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深厚迷人的、不可替代的文化,以及中国人特有的生活情感。

  “各地可以根据建筑密度、易燃物分布、森林防火特征等具体情况,制定定时、定点、定品等燃放规划。如果再配以专业性消防培训与管控措施,许多传统的安全风险和污染问题是可以有效控制的。”在吴必虎看来,各地每天都在发生交通事故,但我们并未因此停运,因为加强交通安全、提高安全意识、完善配套设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传统文化的延续和改善,也一样需要多动脑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