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往来港澳人才签注实施首日 广州6名才俊拔头筹

2023-02-21 04:24:47大公报 作者:黄宝仪、吴俊宏、敖敏辉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2月20日,来自广州市的6名科研人员获发首批往来港澳人才签注。

  2月20日,广州市6名科研人员拔头筹,获发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试点实施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后首批获此签注的内地人才。手持签注的“尝鲜者”表示,新措施满足了内地和港澳人才交流的需求和期待,为内地与港澳科研交流大开方便之门。

  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昨日在广州出席“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服务高质量发展大会”开幕式时表示,新措施将便利大湾区内地人才南下到港,进行科研、文教、卫健、法律等各方面交流访问,为打通区内人才流动注入新动力。特区政府期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推进大湾区人才互联互通。

  陈国基:便利人才来港参与专业交流

  为便利粤港澳大湾区人才从事科研学术等交流活动,促进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自2023年2月20日起,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试点实施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政策试行实施首日,在广州南沙,6名科研类人才获发广州市首批往来港澳人才签注。

  “作为首批人员,我感觉很荣幸,也很激动!当我们听到这个政策出台后,第一反应就是‘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广州先进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姬婧告诉记者,只需提供有效期内的港澳通行证、单位出具工作证明和个人职称证明,就可申请办理,“非常方便”!如今“签注”在手,姬婧开心表示“对于在港澳的科研交流活动,现在可以说走就走了!”首批获得签注的科研人员纷纷表示,新措施可以更好地满足湾区内人才交流交往的需求和期待。

  三地合力扩大规则衔接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四周年之际,2月20日,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服务高质量发展大会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人才港召开。陈国基在会上致辞时表示,上述新措施将便利大湾区内地人才南下到港,进行科研、文教、卫健、法律等各方面交流访问,为打通区内人才流动注入新动力。

  陈国基表示,香港作为大湾区内高度开放和国际化的城市,在“一国两制”下,能够充分发挥“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担当大湾区人才高地的门户,吸引海外优质人才到来发展。特区政府贯彻大胆创新的精神,去年12月底落实一系列积极吸纳各地人才的措施,包括设立以高薪人才和全球百强大学毕业生为目标的“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等。陈国基相信有更多来自全球各地优秀人才将会落户香港,更期待他们来港之后,放远目光,抓紧大湾区的庞大发展机遇。

  “希望粤港澳合力破冰,扩大规则衔接成效,推动在更多专业领域试点跨境执业、放宽执业门槛,完善技能职业资格‘一试多证’、直接采认等机制,强化人才、社保服务跨境协作。”广东省人社厅负责人围绕深化粤港澳合作提出合作愿景。

  另据记者郭若溪深圳报道: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转化医学研究与发展中心副研究员王言表示,香港高校实验室的实验设备更先进,有很多医学和生物方面的实验材料是内地研究所不具备的,有了人才签注,可节省科研经费的开销。

  共享创新 湾区势在必行

  Q:什么是“共享创新”?

  A:“共享创新”一词由国家战略“共同富裕”引申而来,通过多种创新资源、设施与要素的共享,实现各区域行业的协同创新、共同发展,通过更大范围实现共享收益、共享成果、共享能力,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共享创新的优势。

  Q:湾区企业怎“共享”?

  A:企业“先强”带“后强”的科创理想在湾区持续践行,华为、腾讯、广汽、比亚迪、美的等大湾区企业聚焦创新链相关方,践行着共享创新的责任。

  Q:湾区城市怎“共享”?

  A:湾区城市持续强化创新环境、要素、成果共享,以及创新平台共建和创新生态共融,智能硬件“共享供应链”不断夯实,数字软件“共享数智力”持续拓展,“一区两园”的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加速建设科创新枢纽“粤澳共管”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持续刷新科创新名片,科创人才“跨河”共育共培,科创人才“过江”协同共享,城市“自强”和“共强”的科创湾区加速形成。

  首批获签注人才:“我们期待已久”

  更好兼顾现场工作需要

  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物联网研发部副总监 王周红

  因为工作需要经常去香港,但以前大多以自由行方式前往,只能停留七天,而且用完了还要再签,会有担心签注过期的焦虑。人才签注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停留30天,而且多次往返,对于较紧急的事情省去了办理签注的麻烦,来去自由度更高,可以更好的兼顾现场工作需要。

  便利学术领域交流沟通

  广州先进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 姬婧

  好的想法往往来自于思维碰撞,科研不能闭门造车,要经常与海内外的团队交流。但是以前办理旅游签注前往香港,交流安排比较受限制,现在有了人才签注,三年内不限次数往返,每次逗留时间不超过30天,时间充裕说走就走,可以进行更深入全面的交流,大大便利了学术领域的交流与沟通。

  促进人才技术高效流动

  广州先进技术研究所教授级高工 宋宏臣

  经常要到港澳进行科研交流活动,但以前的旅游签注可以办理的次数较少,加上有时临时遇上出差去港澳的任务,办理签注时间非常紧迫,对于参加内地与港澳学术交流活动的学者而言不太方便。新的人才签注措施可以为异地短期合作提供便利,促进湾区人才与技术的高效流动。

  港议员:促进人才互动 互利双赢

  多位立法会议员表示,新措施便利内地人才来港交流,促进大湾区内人才互动,为香港以至整个大湾区注入更大的发展动能,达至互利双赢。

  港岛东立法会议员梁熙表示,有关的签注为香港与内地就科研、文教、卫健、法律、商务等各层面的交流,带来极大的便利。适逢香港早前与内地全面通关,而有关措施更可对接特区政府早前提出的“为来港参与指定界别短期活动的访客提供入境便利先导计划”,实现加乘效应。梁熙呼吁香港的科研机构、教育组织、青年团体等善用这个政策,促进大湾区内人才互动,为香港以至整个大湾区注入更大的发展动能,达至互利双赢。

  九龙东立法会议员颜汶羽指出,新措施便利大湾区内地人才南下来港交流,内地人才与香港人才互相补位合作,促进香港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便利人才在香港汇聚交流,为进一步推动大湾区建设发展取得实质的成果。他指出,相较目前的商务签注的七天逗留期限,人才签注将大大提高合资格高端人才访港的便利性。他期望,特区政府举办更多学术、创科等交流,进一步推进大湾区人才交流和互动。

  推动仲裁合作 业界组团申请

图:大湾区人才签注政策,将极大推动粤港澳仲裁交流与合作。\大公报记者敖敏辉摄

  2月20日,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试点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正式实施。6类人才中,仲裁员和仲裁机构管理人才属于法律类人才。拥有超过2000名注册仲裁员的大湾区内地仲裁界,被认为是受益最大的领域之一。多位符合大湾区人才签注政策的人士表示,将以机构、协会等不同形式组团申办大湾区人才签注,加速开展粤港澳仲裁合作。

  作为一名大湾区仲裁员,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广东连越律师事务所主任刘涛表示,仲裁机构和仲裁员的业务范围很大,当事人也常将仲裁地选择在港澳,内地仲裁员经常需要在内地参与涉港澳业务,以及前往港澳与国内外当事人对接。“接下来,我们会组织律所的仲裁员尽快申请大湾区人才签注,推动与港澳仲裁界更深入交流合作。”刘涛说。广州仲裁委副主任王天喜亦表示,“广州仲裁委将推动本机构仲裁人才申请大湾区人才签注,也将支持、配合大湾区内地仲裁员申请大湾区人才签注,推动湾区仲裁人才交流与合作。”

  华南仲裁创新与法治发展研究院副理事长刘凯表示,“推动大湾区仲裁规则衔接,需要这些仲裁员去具体落实,执行和运用这些规则,从而使得仲裁的核心环节调动起来,这将极大推动大湾区仲裁事业的融合发展。”刘凯说。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