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聚焦国家安全 胡震委员:加快推进深海装备技术体系化发展

2023-03-05 18:02:47大公网 作者:陈旻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深海是人类发展的战略资源宝库、科学发展的重要领域、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主战场,关系到国家命运和大国地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首席专家胡震在《关于加快推进深海装备技术体系化发展的提案》中认为,深海技术与深海装备是支撑深海安全保障、深海资源开发、深海科学研究三大领域研究与开发的脊梁骨。目前我国深海领域缺少重大装备的技术牵引,不利于技术创新的接续推进和技术能力的持续增强,深海空间站重大专项论证充分,实施的基础良好,条件已经成熟,但目前尚未启动实施,应加快推进。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正加速演化,大国之间的竞争逐渐延伸至海洋领域,甚至成为大国博弈、国土安全、军事冲突、贸易争端的前沿。在“谁能控制海底,谁就能控制海洋”战略思想指导下,上世纪60年代以来,美俄建造了多型深海作业平台,结合载人与无人潜器,形成了海底探测与作业技术能力优势。进入新世纪,欧美、日本及韩国在天然气水合物和深海矿产资源的开发装备方面的技术能力发展迅速。国际上深海装备的发展趋势:从功能需求上实现“从水面到水下、短时到长期、小功率到大功率、小负荷到大负荷、点域到大区域”等五个维度拓展,在装备与作业技术上实现“从小型装备向大型装备、水面操控无人装备作业相深海有人装备与智能无人装备融合作业、单体单系统作业相集群智能协同作业”的三大跨越。

  我国已初步形成由载人与无人潜器构成的深潜装备谱系,部分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深海采矿装备已经进入研发阶段,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正向深海推进。“深海领域我国起步晚,与美俄等海洋强国比尚有较大差距。特别是许多装备依据国外装备原理开展自主技术研发,原始创新成果还不够突出,高精尖的探测设备仍旧依赖国外,主要是由于我国在深海领域相关的系统理论、基础材料与工艺等方面积累较少,开发新概念、新原理装备缺少技术支撑,这也加大了进一步研发性能和功能更为强大的装备的难度。”

  胡震表示,在我国发展面临新战略机遇期的现阶段,必须瞄准事关未来安危和发展大局的深海前沿领域,加快启动实施“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深海空间站”,设立在深海装备技术领域的领军国家级平台,设立创新载体深海技术科学领域国家实验室,完善深海装备的应用与产业化体系,形成深海装备“基础-技术-装备-研发-试验-应用”的良性循环。建立国家级深海装备应用保障基地,牵引和推动深海领域的技术体系化发展,占领深海通用装备与共性技术制高点。

责任编辑:李孟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