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工作人员在磴口县华盛绿能的温室大棚内打理作物。
新能源对传统化石能源的替代转化是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一大“强将”,更是“双碳”目标实现的有力推手。近年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向“光”而行、乘“风”远航,立足“风光无限”自然资源优势,坚持全产业链推进,锚定“双碳”目标,蹚出了一条绿色新路。在该市磴口县华盛绿能农牧业科技示范园里,千亩光伏“蓝海”的壮阔一如既往,园区里偶尔传来“哞”的牛叫声,让人感受到乌兰布和沙漠的生机。
“乌兰布和,蒙语意为‘红色的公牛’,现在沙漠里却养上了黑白花奶牛。”磴口县防沙治沙局副局长韩应联对记者说,乌兰布和沙漠在巴彦淖尔市分布506万亩,在磴口县就有426万亩,全县总面积的68%都是沙漠。在大力发展新能源的风口期,沙漠地区发展如何破题?磴口县勇于探索,通过积极开展光伏治沙、光伏农牧业和无土栽培等示范研究,探索出一条“光伏+农业”的绿色发展路子,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并解决了光伏发电徵占大量土地等问题,实现了清洁太阳能利用和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共赢。
“上面能发电,下面能种瓜。我们通过发展‘农光互补’模式,实现‘一地两收’的绿色产业新发展。”华盛绿能(磴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据了解,华盛绿能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占地面积2500亩,光伏总装机容量50MW,年均发电7225.91万千瓦时,平均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45万吨,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343.95吨,减少粉尘排放量245.68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6.1万吨,真正做到了沙里生绿又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