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樊生华:建言打造区域茶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2023-03-10 07:51:08大公网 作者:李晓蓉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我跑了很多地方和茶区,发现和我们杭州西湖区不一样的是,这些落后茶区主要问题还是品牌没有建立起来,茶叶卖不出去或者卖不上价。”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樊生华在接受大公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而他带来的两会建言也与此相关。

全国人大代表樊生华(受访者供图)

  “在我们西湖区,政府是按亩数给农户免费发放有机肥、提供无人机喷洒防虫害,销售端有政府统一发放的原产地防伪码……”樊生华坦言目前还有很多茶区缺少统一规划和部署。

  在樊生华看来,茶农的力量是分散的,而以村或乡为单位建立公司或者企业,集中生产和销售,通过壮大集体经济的力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樊生华认为,要助农、扶农,推动农村发展,还离不开当地政府资金投入,如加大对农民的培训支持,“我们西湖区在打造茶产业上是走在前列的,很多落后产茶区可以借鉴我们西湖区的方式方法。”

  茶叶质量安全是大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如何从源头保障茶叶质量安全,提高农户用肥、用药安全性,樊生华表示同样也离不开政府的指导。

  14岁开始学习炒茶,有近50年制茶经验的樊生华自述,每到一地,如果当地需要技术扶持,自己也会毫不吝惜传授当地农户制茶经验,“生态环境好了、茶叶品质好了、制作工艺水平提升了,农户的收入水平自然也就上来了,自己也会很开心。”

  传承制茶技艺

  每年三月春暖花开的时候,也正是西湖龙井萌芽的时候,往年这个时候,樊生华都在为炒春茶做准备。

  “采摘制茶季的时候,希望教育部可以给学生们多放几天春假。”樊生华的想法很简单,他希望这样一来,学生们就可以深入茶山多看看师傅们是怎么炒茶的,“小的时候耳濡目染,再大一点就能动手实践真正学习炒茶了。”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西湖龙井采摘和制作技艺”传承人,近年来,樊生华也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非遗进校园、培训和传播西湖龙井的采摘和制作技艺上。“之前学炒茶的少,这些年好多了。年轻人多了起来,但真正能坚持下来的还是比较少。”

  每年开炒春茶的时候,樊生华说纵使是经验丰富的炒茶师练就成了“铁砂掌”般的绝技,但在二三百度高温的炒锅里“抖、搭、搨、捺、甩、抓、推、扣、压、磨”,头几天手上满是水泡也是常有的事,“熬过这几天后面就会耐受了”。

  在学炒茶和斗茶大赛中,不乏女性学员,在樊生华看来,其实炒茶不分性别,男女都可以,“女性学员的悟性一点都不差,差距是在体力上,不过练的多了也能练出来”。

  近年来,虽然机器制茶带来了一些便利,但在樊生华看来,手工制茶的魅力是机器永远无法取代的,个人品饮也更偏爱手工茶,“手工制出来的茶更好保留了茶的活性,入水下沉也快、茶里的物质能很快融于水中。”樊生华坦言,从一杯手工制作的龙井茶中,更能体会到“一杯龙井茶,饮尽江南春”。

责任编辑:李孟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