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湾区动力/深圳九大基础科学设施全球开放

2023-04-28 04:26:2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首届光明科学城论坛上,九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出共享邀约。\受访者供图

  深圳光明科学城科研设备在出入境方面或将探索分类分级管理,经认定的科研设备有望更便利通关。内地首部科学城专项法规─《深圳经济特区光明科学城发展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日前经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并拟于6月1日起实施。《条例》提出系列创新制度安排,包括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市场化运营面向国内外各类创新主体开放共享、推进科学数据共享、探索开展跨境数据流动分类监管等。在27日举行的首届光明科学城论坛上,光明科学城九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面向全球发出共享邀约。\大公报记者 李望贤深圳报道

  光明科学城是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相继落户,其中2所大学校区或过渡校区已正式启用,9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所省重点实验室、11个科研平台加快推进。

  科研设备可便利通关

  据悉,《条例》围绕光明科学城治理结构和运营机制、国土规划和用地管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等重要领域,提出系列创新制度安排。就科研要素流动方面,要求推动开展自用科研物资、实验试剂和仪器设备进出境分类分级监管,对经认定的用于科研教学、校准检测、比对实验的仪器、设备、低风险用品等按照有关规定实行进出境通关便利政策,提高通关效率。

  《条例》要求由深圳市政府统筹管理基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形成的科学数据,在确保国家安全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推进科学数据共享,支持光明科学城在国家数据跨境传输安全管理制度框架下,探索开展跨境数据流动分类监管。

  27日举行的首届光明科学城论坛上,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宣布入驻并将于今年投入使用,同时,九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面向全球发出开放共享邀约。据悉,围绕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条例》除了明确深圳市政府批准设立的光明科学城开发运营企业承担光明科学城范围内创新载体和基础设施的投融资、建设、运营、成果转化服务等相关工作,还明确支持开发运营企业通过市场化运营,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面向国内外各类创新主体开放共享。

  出席论坛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韩杰才表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科学装置能够提供大型的复杂系统的研究条件,已经成为推动现代科技发展的重器,不仅在基础研究当中发挥策源地作用,也是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和国力提升的强大动力,更可以作为国际合作的很好平台。

  扩大经费管理自主权

  《条例》明确支持在光明科学城探索开展科研经费管理改革,扩大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自主权,完善科研项目资金激励引导机制。支持光明科学城从事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研究的独立法人科研机构探索实行财政科研经费包乾制,财政科研经费包乾制实行负面清单管理。这意味着,在“负面清单”之外,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定权。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深圳湾实验室副主任、深圳医学科学院(筹)副院长涂欢认为,探索财政科研经费包乾制,能够提高资金使用的灵活性,更加尊重科学规律。

  此外,《条例》提出,鼓励港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光明科学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建产学研平台,在项目申报、企业孵化等领域深度合作,为港澳大学生在光明科学城创新创业提供便利,鼓励港澳资金参与科技企业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