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上海提出20条举措,推进国际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图为中船芬坎蒂尼外籍设计人员在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前合影。\中新社
上海18日举行“推进国际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布会,提出至2035年,上海将被打造成为国际一流邮轮枢纽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邮轮旅游目的地和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亚太区域邮轮经济中心。上海此次公布了20项工作举措助推邮轮经济高质发展,研究在邮轮码头建设新地标,让完成海上之旅的宾客继续在岸上消费。官方数据显示,自今年上海国际邮轮试点复航以来,沪邮轮产业已实现船票销售收入超3亿元(人民币,下同),至2025年,上海邮轮旅游年游客接待量将达到300万人次。\大公报记者 倪梦璟上海报道
随着上海积极推动国际邮轮复航试点,邮轮经济整体呈现加速回暖。为了推动邮轮经济转型升级,上海市商务委主任朱民表示,此次《推进国际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海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工作目标总体概括为“一港一地一中心”,即到2035年,将上海打造成为国际一流邮轮枢纽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邮轮旅游目的地和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亚太区域邮轮经济中心。此外,聚焦做大邮轮总部经济、做强邮轮制造体系、做实港口枢纽功能、做精邮轮配套服务、做优邮轮产业生态等5个方面,不仅将集聚培育中外邮轮企业总部,更不断提升邮轮制造核心竞争力。
建水上运动中心 可泊帆船游艇
目前,上海正不断通过推进邮轮+商旅文体融合,打造邮轮消费新场景。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张杰表示,上海正围绕邮轮港码头布局商业配套、娱乐休闲等业态布局,推动建设集邮轮综合服务、休闲度假、消费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枢纽,打造现象级邮轮商旅文体融合新地标,建设全球邮轮消费目的地。
上海港拥有“二主一备”的3个邮轮码头,可支持实现4船同靠。在配套建设以及商文体旅融合方面,上海多码头不断完善配套,并依托区域特色打造不同目标地。其中,位于宝山的吴淞口国际码头预计明年将接待120万人次游客在此出发。上海宝山区副区长薛飒飒表示,该区正加快港口通关设施优化提升,打造上海国际邮轮旅游度假区。经过十馀年的开发建设,包含了吴淞口国际码头在内的度假区,已经建成了多个国家4A级景区,未来还将建成全国第一家以邮轮为特色的主题商业综合体。同时,度假区内的长江口水上运动体验中心,也将规划建成上海最大帆船游艇靠泊、培训、赛事及体验基地,“让游客在这里有‘吃住行游购娱’多项选择。”
时尚艺术热点 夜间经济促消费
记者查询发现,在运营时间内,吴淞口国际码头与临近地铁之间至少有3条不同线路的直达公交,码头内设出租车接驳站,距离不超过6公里,驾车时长约15分钟。游客孔女士对记者表示:“我之前在宝山坐邮轮回来市区很方便,都是车等人,没有人等车的现象,就算不想坐出租车,也可以直接线上呼叫网约车。”而在餐饮方面,除了邮轮内自带餐厅,码头附近1公里以内也有邮轮餐厅以及酒店,配套设施齐全。
位于上海虹口的北外滩国际客运中心码头,明年预计接待国际航线邮轮18航次,访问港邮轮13航次。虹口区副区长陈帅表示,目前,北外滩将开发国际邮轮、沿海邮轮、内河游轮及运河游轮等多层次的产品,同时正打造时尚艺术地标。陈帅说:“这里正全力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国际消费集聚区。未来,首发经济、夜间经济、体验经济将大放异彩,能够满足邮轮游客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助力上海邮轮消费提质扩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