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新闻热话/短剧关注流失文物 网友盼国宝回家

2023-09-04 04:03:3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网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呼吁国人关注流失文物,引发青年文化共鸣。图为游客在大英博物馆观赏清代《爱园图》。

  “没有一个中国人,可以笑着走出大英博物馆。”随着大英博物馆失窃丑闻持续发酵,多国发声要求归还本就属于自己国家的文物。在中国,“请大英博物馆无偿归还中国文物”亦登上了热搜,网友自制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呼吁国人关注流失海外文物,成为全网爆款。催泪的同时,引发了年轻人的文化共鸣。“如果文物会说话,如果思念有声音,你可否听见,它们震耳欲聋的‘我想回家’……”有网友表示,这部短剧的意义,不仅在于它以艺术手法呈现了流落海外文物的处境,更将大家深切的民族情感凝聚于此。\大公报记者 江鑫娴

  文物流失是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伤痛。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自鸦片战争至今,共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海外,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数量就达100余万件。而大英博物馆内现有中国文物囊括了新石器时代的石器、仰韶文化的彩陶、商周春秋战国的青铜器、唐宋三彩、珐瑯器等几乎所有艺术类别,件件都是绝世珍藏。

  英国狡猾 立法禁止归还文物

  虽然大英博物馆宣称,馆藏的中国文物是通过馈赠、购买、交换等方式获得的,但实际上,伴随着英国的殖民扩张步伐,战争期间的疯狂掠夺、盗卖,各国的历史文化典藏、奇珍异宝纷纷流入英国本土,并汇集到大英博物馆中。据报道,英国以“保护文物安全”为由,拒绝将被掠夺文物归还原址,甚至于1963年修改了《大英博物馆法案》,以立法的形式禁止归还文物。

  今年年初,有网友脑洞大开:“拍一部动画片!就叫《逃出大英博物馆》,让各个文物拟人化,然后复苏过来逃离大英博物馆,回家过年……”该则留言引起了网友“煎饼果仔”和“夏天妹妹”的关注,他们酝酿了一个名为《逃出大英博物馆》的剧本,并远赴英国拍摄。该剧日前上线抖音、B站、小红书等平台,首集正片时长不到三分钟,却触动了众多网友,收获好评无数。截至9月3日,仅抖音平台播放量就破2亿。

  不只是故事 更是文化共鸣

  《逃出大英博物馆》讲述了一个穿汉服的女孩找上了在英国工作的中国记者,请求他帮助她回到祖国。而女孩的真实身份,竟是原本应该在大英博物馆中展示的玉壶。目前短剧已播出2集,记者承诺帮女孩回国。“你要带我回中国吗?”“我们初遇那天,你为什么叫我家人?”“是哥哥姐姐伯伯阿姨爷爷奶奶们说,黑眼睛黄皮肤,能听得懂我说话的就是家人……”剧中对话让网友泪目。

  “煎饼果仔”表示:“我把故事大纲跟夏天说,她激动地问我,我们去英国拍吧!”于是有了拍摄之旅。

  该剧推出后得到了年轻网友们的热捧。相关知识的普及促使大家更了解流落海外的中国文物。还有网友的各种解读,拓宽了剧的涵义。有人说,这部剧不仅只是一个简单的故事,更是一种文化的共鸣。大家纷纷呼吁,大英博物馆把所有通过非正当渠道获取的中国文物无偿地归还中国,不要再采取抵触、拖延和敷衍态度,让它们踏上这万里归途。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