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周日杂志/疫后拚健康 青年爱上古法养生

2023-09-17 04:03:2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左上图:在吉林省一所医院,医生为前来就诊的儿童贴上三伏贴。左下图:八段锦因其入门简单、随处可练而深受年轻人欢迎。图为年轻人在家中练习八段锦。右上图:秋季干燥,不少民众选择购买含梨的饮品降火。\大公报记者孙志摄

  练八段锦、五禽戏缓解疲劳,贴三伏贴、“晒背”补阳,喝秋梨膏、润肺汤润肺……如今,养生早已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属兴趣,越来越多内地90后、00后开始加入“古法养生”大军,他们中有每日两点一线的职场青年,有寒窗苦读的在校学生,也有自由职业的“宅家一族”。刚刚经历了新冠疫情的年轻一代,普遍认识到健康才是人生的必需品,从而从饮食、作息、行为等各种方面进行“自我修炼”,不少人试图从中华传统养生文化中寻找改善身心健康的途径。|大公报记者 孙志、郭瀚林

  “预备式,左脚开步……”每天清晨,这样的配乐总在街头巷尾响起。“八段锦”是一套中华传统健身功法,具有促进气血流通、强免疫力、缓解身心疲劳等功效,恰能有效解决年轻人当下久坐腰背酸痛、熬夜损耗精神的“职业病”困扰。近年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练习“八段锦”大军,在抖音、B站,“八段锦”教学视频播放量都超千万。

  拜师公园大爷 精进“功法”

  “我每天回家后都跟着视频练八段锦,入门简单,随时随地都能做,而且不容易伤到膝盖和腰椎。”今年29岁的付爽丽说,读书时她曾钟爱马拉松和山地徒步,但进入职场后因缺乏运动,体能明显下降。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她便开始练习八段锦,“我有时还会跑到公园跟着大爷们学习,精进技巧。”

  “长时间闷在家里看书,不仅学习效率会降低,还因为缺乏社交觉得很烦躁。”复习准备考研的郭超迫切寻求强身健体和自律的方法,他每天六点前起床,到公园找叔叔阿姨们学习五禽戏。“五禽戏改善人的身体、心理健康,而且现在很多中小学都开设五禽戏选修课,孩子们会趁暑假来和我们一起学习、锻炼。 ”

  今年夏季,天气格外炎热,“三伏天晒背”、“敷三伏贴”等“古法养生大法”也频频登上社交媒体热搜。“艳阳天穿个小背心,在小区里铺个瑜伽垫晒太阳。”北京市民任女士今年就常带着儿子一起晒背,明显感觉儿子胃口变好,自己的睡眠质量也有改善。根据中医养生观,晒背有助于身体祛湿补阳,被誉为大自然给予的“天灸”。至于“来自于中医的物灸”三伏贴,是一种在进入三伏天之后,使用特定药物在特定穴位上进行贴敷,从而达到治疗与保健效果的传统中医外治方法。北京一家同仁堂分店的店员说,今年买三伏贴的客人特别多,其中年轻人要占六成以上。

  时兴“气泡凉茶” 清热解火

  秋日已至,暑气一时难消,年轻人的养生习惯也顺势过渡。“听说秋梨膏润肺效果特别好,喝了不容易咳嗽,周末花时间熬一锅,口味又好又健康。”对上班族习女士来说,秋梨膏是她秋天的“第一杯清爽”。在北京国贸附近一家装修古朴的茶室内,摆放10余张桌櫈,座无虚席,顾客中绝大多数是年轻人。据店员介绍,秋季新品“气泡凉茶”兼备了传统凉茶“清热解火”的特性,又加入了气泡水的独特劲爽的口感。

  “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记者发现,不少新世代年轻人竟能时不时来几句《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素问》中的经典段落,并不断将物候、节气等传统养生文化中的概念结合到日常生活中,调节饮食、起居和精神。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