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理性消费/自学煮药膳 少花冤枉钱

2023-09-17 04:03:2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社交网站上关于“功能性软糖”的宣传帖文铺天盖地。

  不同于中老年人的“慢功夫”养生,年轻人对于养生往往更加追求便捷和高效。为了迎合“快”需求,维生素软糖、熬夜水、养生茶等产品不断涌现。据阿里大健康统计数据显示,在家用医疗器械、中医药滋补食疗等产品购买人群中,90后占比过半。

  “95后”曹佩佩崇尚“食疗”,工作间隙吃黑芝麻丸、阿胶糕,偶尔来一碗炖燕窝,晚上加班更少不了自己煮的花草茶。粗略估算,她每月用于购买各种养生食材的花费大约有2500元(人民币,下同),按摩、艾灸等也要1000多元。“七八年前开始关注养生资讯,这些年花了多少钱已经算不清楚了。”北京互联网从业者余子彦说,因为长时间面对着电脑工作,眼疲劳状态日趋严重,购物节期间他在网上购买了不少口服叶黄素胶囊和胶原蛋白饮品,可一旦忙起来却总是顾不上服用。“两个月过去了,抽屉里的养生药品堆放在那里,等下次想起来不知道又会是什么时候。”

  “我买过很多种养生电器,泡脚桶、肩颈按摩器、头部按摩仪……一度让本就不宽裕的钱包更瘪了。最后还是下决心从改善生活方式上入手。”杨女士说,花过太多冤枉钱,自己现在除了跟着视频学气功,还学会了煮药膳,省钱又便利。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