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国家所需 香港所长 科技篇/跨界研发新技术 联盟破解卡脖子

2023-09-19 04:03:2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加强基础研究是中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图为二○二三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现场,多种机器人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新华社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总机关。当前,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基础研究正在从“跟踪学习”向“原创引领”转变,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跃升”,加强基础研究是中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

  内地学者指出,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大力加强基础研究,加快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以科技支撑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增强发展的安全性主动权。进入大科学时代,多学科交叉组织突破,建大科学装置开展前沿性、基础性研究,势在必行。\大公报记者 刘凝哲

  今年以来,中国吹响号角,鼓舞科研工作者勇于挑战重大原创科学问题、攀登人类科学高峰,基础研究正成为科技乃至全国舆论范围内的最热关键词,强化布局、深化改革、培育人才等基础研究重大系统性部署已全面展开。

  强强联手 告别“单打独斗”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万劲波指出,回顾世界科学中心转移发展历程,科技强国都是科学基础雄厚的国家,不仅在重要科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而且在构建新的科学理论体系、解决重大科学问题与挑战、开辟新领域新方向上作出原创性、引领性贡献。

  进入大科学时代,如何突破基础研究关键问题成为一大挑战。“大科学时代的显著特征是‘大’,主要表现在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复杂度高、研究活动规模大、跨越学科多、研究设施特殊等多方面”,中国科学院院士吕建表示,大科学时代是多学科交叉时代,不仅要在部分学科上有扎实基础和攻关能力,更要把各相关学科组织起来,达到颠覆性、突破性效果,利用制度优势,力争在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等方面,体制机制能够达到“大”境界。

  抢制高点 获取原创成果

  学界普遍认为,“单打独斗”已不再适应大科学时代,要进行“有组织科研”,布局建设大平台。而在基础性、前沿性科学研究中,大科学装置更发挥着策源地作用。近年来,中国大科学装置建设已进入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期,目前已布局建设57个,“十四五”规划拟新建20个左右。大科学装置对于中国开展前沿性、基础性研究的意义不言而喻,对于获取原创成果、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至关重要。

  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以及大科学装置的建设,更成为香港融入国家创新体系的机遇,助力香港科学家对基础研究的探索。位于东莞的“国之重器”中国散裂中子源,不断助力多个香港科研团队取得重要科学成果。香港大学黄明欣教授团队利用散裂中子源的通用粉末衍射仪揭示了强度高而且韧性好的“超级钢”微观机制。不久前,香港大学的地质学专家团队获得由嫦娥五号探测器采集的月球土壤样本,有望在月球地质和热演化历史研究方面获得突破。专家表示,随着更多大科学装置以及重大科研工程的实施,相信更多的香港科学家有望在国家的支持下实现科研梦想,并助力中国在基础研究方面获得更多突破。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