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国家所需 香港所长 金融篇/人民币国际化 争商品定价权

2023-09-21 04:03:2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取得显著进展,目前为全球第五大最活跃货币。图为第133届广交会二期展览上,采购商和参展商洽谈交流。\新华社

  俄乌冲突以来,全球“去美元化”情绪升温,越来越多国家加强本币结算安排,进行货币互换操作。与此同时,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得到加强,油气贸易结算领域实现突破;目前已有80多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步伐正在加快。但专家指出,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虽取得进展,人民币定价权仍然较小。现阶段,受制于美元的强势地位、人民币支付和计价功能不足等,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仍面临一些挑战。\大公报记者 海巖

  地缘政治的新变化为人民币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提供了机会。俄乌冲突以来,美国及其盟国冻结俄罗斯中央银行300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措施,是国际货币体系演变中最重要的标志性事件。在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看来,“美国滥用金融制裁、美元‘武器化’,彻底破坏了国际货币体系依托的国家信用,使许多并非美国盟友的国家不得不考虑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推动人币“国际朋友圈”扩容

  美国及其盟国冻结俄罗斯外汇储备之后,俄罗斯银行把大量外汇储备转为人民币资产,用中国人民银行建立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代替纽约的CHIPS系统。与此同时,不少国家同中国人民银行签订了建立人民币离岸清算银行、货币互换和使用当地货币结算的协议。“这些协议,特别货币互换协定,无疑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大进展。在双边贸易和投资中,互换协议签署国可以用人民币,实质上是从中国人民银行借人民币,来满足本国企业的流动性需求,避免由于无法得到美元而陷入流动性短缺的窘境。”余永定指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80多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

  另外,中国和海湾国家已经达成协议,中国将增加油气进口,并把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加速迈向多极化国际货币体系。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吴国鼎指出,人民币兼顾收益性与安全性使得更多国家开始增加配置人民币资产,“一带一路”、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区域经贸合作助推人民币在区域内的国际化。但现阶段,受制于美元的强势地位,以及复杂的国际环境等,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面临挑战。

  “路径依赖使得美元的地位很难被撼动,与美元等传统国际货币相比,人民币还有较大差距。”吴国鼎认为,目前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跨境结算及计价中都占有绝对优势地位。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份额远低于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的权重。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虽取得进展,但人民币定价权仍较小。

  “人民币国际化能否获得进一步发展,取决于中国能否保持经济持续发展,能否具有发达的境内与离岸金融市场,金融制度能否更加健全并和国际规则接轨。”吴国鼎表示,中国应立足于经济发展进行战略规划,逐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地位提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