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市民在广州市文化馆举行的中秋游园会上试食月饼。
广州国家版本馆有三大专题展,“广式月饼文化专题版本展”是其中之一。该展览以中秋文化和广式月饼为纽带,以家国团圆为核心,首次较为完整地对广式月饼从包装、到票据、史料进行梳理与展出。243件多种版本的实物展陈,向观众展现广式月饼文化中所蕴含着的家国情怀和亲情记忆。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广式月饼”。19世纪末始,广州发明了以莲子熬成莲蓉作馅料的月饼,渐渐成为广式月饼主流。广式月饼,深得海内外华人喜爱,并于2009年被认定为广东省食品文化遗产,“广式月饼制作技艺”于2022年入选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广式月饼在清末逐渐定型,民国时期在京沪广泛传播。展出的各大饼家的名价表、月饼名称,反映出老广们百年来口味变迁。例如,在一张1933年陶陶居癸酉年中秋月饼名价表中可见,当年月饼有腊肠、叉烧、烧鸡等口味,有明显的粤菜特征。
广式月饼传承粤港澳大湾区共同的文化记忆。展览有不少来自港澳地区的实物,比如来自1984年的“香港有男茶楼预售月饼广告单”,记载了“供月饼会”的历史。当年的广告单是茶楼凭信用预售月饼的一种形式,可以看作如今“分期付款”的雏形。可见,中国人无论身处何地,到了中秋,总要吃上月饼,品尝团圆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