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8月31日,中德合资的一汽─大众华北基地实现第100万辆整车下线。\新华社
28日,中国欧盟商会在广州对近日发布的《欧盟企业在中国建议书2023/2024》进行解读。中国欧盟商会主席延斯.埃斯克隆(Jens Eskelund)表示,他们在春季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将有一个非常强劲的反弹,并认为2023年对于在中国发展的欧洲企业来说,将会是非常好的一年。他表示,欧洲企业对于中国的市场依然非常看重,目前63%的欧洲企业希望继续在中国扩大市场。中国公布了“吸引外商投资24条”,移除了一些外国企业来华投资的限制,欧洲企业感到很振奋。“如果欧洲企业能持续在中国扩大市场,那么持续扩大投资的信心也会越来越足。”\大公报记者 卢静怡
今年是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过去20年来,中欧贸易额增长近9倍,欧盟对华投资增长近3倍,中国对欧盟投资从零发展到上千亿美元,中欧已形成强大的经济共生关系。
闻“吸引外资24条” 欧企振奋
《欧盟企业在中国建议书 2023/2024》共有超过1000条建议。延斯.埃斯克隆表示,建议主要是有关如何发挥中国市场潜力来提高生产力、积极响应中国政策的制定、与政府进行更多的协商沟通、提升中国市场消费力、经济复苏与绿色低碳的平衡等。他坦言,不少欧洲企业担忧中国会提升进入本土市场的壁垒,但不久前中国政府发布的“吸引外商投资24条”,给予外国企业非常强的信心。他还表示,欧洲企业很希望中国的消费能够持续增长。“中国的消费增长除了对中国有益之外,其实对于中欧经济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建议书指出,根据《商业信心调查2023》,63%的受访企业表示,如能获得更多市场准入,他们将考虑扩大在华业务。其中近一半的企业可能会将投资额增加到年收入的5% 到10%之间;12%的企业可能会将投资额增加到年收入的11%到20%之间;十分之一的企业可能会将投资额增加到20%以上。
监管趋完善 营商透明度提升
近一段时间,对华“去风险”论调以及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等举动对中欧合作产生负面影响。对于西方部分声音唱衰中国经济,延斯.埃斯克隆并不认同。他表示,尽管中国经济今年增长可能没有达到预期,但中国的经济依然保持正增长,当中蕴含着很多投资合作的机会。在中国经济持续开放、监管日趋完善的领域,欧洲公司在华投资有所增加。他表示,只要中国政策制定者兑现承诺、优化营商环境,投资者的信心就会得到明显提升。同时,考虑到政策的执行不一或含糊不清可能造成营商阻碍,希望中国政府在出台新政之前与企业进行务实沟通,以确保这些政策切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