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物墙”体现了田野考古发掘中的地层剖面。\大公报记者郭瀚林摄
记者参观发现,考古博物馆在陈列布置方面可谓别出心裁,不仅展示了手铲、测量尺、无人机等考古工具,还复原了多处考古工作的开展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展馆按照“仓储式陈列”概念,将展品以遗址、墓葬为单元进行集中展示,体现了考古学鲜明的学科特色。
展厅两侧伫立着两面从一楼直通四楼的高墙,墙内镶嵌着诸多器物。解说员表示,这两堵墙模仿的正是田野考古发掘中的地层剖面,分层摆放从新石器时代到汉魏时期的出土文物。记者了解到,考古学中把这种土层称之为“文化层”:人们在一个地方长期活动,就会遗弃各种器物,被风沙、淤泥等掩埋后就会形成天然的堆积层,形成了一部没有文字的“编年史”。
另外,通过数字技术让文物“活起来”,打造沉浸式体验也是展陈的特色之一。在石器时代的陈列中穿插模拟打製石器互动视频;甲骨陈列附近可以试着模仿商人占卜卜问吉凶;从丝绸之路重镇洛阳定鼎门外走过,随着驼队远行……中国考古博物馆团队通过视频呈现、多媒体互动、场景模拟、OLED透明显示屏、裸眼3D等手段,给观众营造视觉、听觉、触觉等全方位的文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