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西水东调”贯通 惠及珠三角3200万人

2024-01-31 04:03:2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西水东调”连接香港示意图

  1月30日上午,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即“西水东调”工程)通水活动在广州市南沙区高新沙水库泵站举行。11时22分,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宣布: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通水!取自佛山顺德鲤鱼洲的西江水从地下奔湧注入高新沙水库,与此同时,位于深圳的罗田进库闸、公明水库同步通水,标志着该工程正式全线通水,将改变珠三角地区多城市单一供水格局,将惠及沿线超3200万人,解决大湾区东部城市群缺水难题。根据粤港新一轮对港供水协议,“西水东调”工程通水后,将在原有供水规模基础上为港新增每秒10立方米的备用水源。\大公报记者 李紫妍广州报道

  通水活动前,黄坤明与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等走进高新沙水库察看水源水质和工程运转情况。黄坤明强调,要抓好工程后续建设,强化统筹调度与运行管理,应用先进技术手段加强巡检监测,下功夫做好水源地保护,扎实有力推进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持续强化水安全保障。王伟中表示,珠三角工程通水后将系统解决广州、深圳、东莞生产生活用水问题,为香港等地提供应急备用水源,极大提高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保障和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年供水量逾17亿立方米

  西水东调是实现珠三角水资源配置空间均衡、解决大湾区东部城市群缺水难题的最佳途径,也是保障粤港澳大湾区绿色生态、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虽然珠三角地区水网密布、降水丰沛,但水资源分配时空不均,多城市供水结构单一。东部以43%水资源支撑68%的常住人口和74%的经济总量,东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逼近40%的警戒线,对流域内生态环境构成威胁。加之近年干旱、少雨等极端天气频发,供水形势十分严峻,广州、深圳、东莞等城市均已受到影响。

  与此同时,西江水流量为东江10倍,但在“西水东调”工程建设之前,其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只有1.3%左右。

  “西水东调”工程西起广东佛山顺德西江干流鲤鱼洲,东至深圳公明水库,输水线路全长113.2千米,设计年供水量17.08亿立方米,总投资约354亿元人民币。其中,抵达深圳交水点“公明水库”后,工程通过新建联网工程衔接至深圳清林径水库,再在深圳水库与“东深供水工程”汇合,连通香港。这是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投资规模最大、输水线路最长、受水区范围最广的引调水工程,也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长距离有压调水工程。

  减少占用近2万亩土地

  “工程最大的特点是输水隧洞全部深埋在40米至60米左右的地下空间。”广东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横跨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群,共穿越4处高铁、8处地铁、12处高速公路、16处江河湖海,采用地下深埋盾构的方式建设,减少占用近2万亩的土地。

  工程通水后,将改变广州市南沙区及深圳市、东莞市单一供水格局,并为香港、广州番禺、佛山顺德等地提供应急备用水源,超3200万人受益,支撑约1.7万亿元GDP用水需求,还可逐步退还东江流域生态用水,进一步保障粤港澳大湾区供水安全、生态安全。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