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鲤鱼洲高位水池俯视图。
【大公报讯】记者李紫妍广州报道:全长113.2公里的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30日全面通水,工程设计总负责人严振瑞表示,工程采用地下深埋管道输水方式,在40米到60米左右的地下空间建造,较传统地面输水方式节约土地资源约2万亩,为未来发展地铁、通信、电力等市政建设预留宝贵的浅层空间。
建设过程中,广东省将该工程打造成“新时代生态智慧水利工程”,通过在输水沿线埋设多种监测传感器,构建工程安全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工程运行。此外,持续推进数字孪生工程建设,加快实现工程的全面感知、高速互联和智慧应用。
“这么长线路的后期检修也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严振瑞表示,在上述智慧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工程正探索打造大型泵站“关门运行”模式,将复杂系统工程进行深度融合,例如通过研制水下机器人,代替人进行水下巡视检修等工作,确保工程的长期高质量稳定运行,“我们希望它能够达到为大湾区发挥作用1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