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天宫脑电测试 探人脑演化奥秘

2024-01-31 04:03:3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工作人员在地面进行控制小车的脑电实验。

  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太空出差”任务进程过半,随着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将33项科学实验物资运抵空间站,航天员们在太空的科学实验备受关注。据悉,中国空间站在轨脑电测试已完成首个阶段性目标任务,安全可靠、便携易用的空间脑电测试平台已建立,并在脑力疲劳、脑力负荷、警觉度等数据模型建立方面取得多项成果。从远期来看,在空间站开展在轨脑电测试研究,为的是探索宇宙对人脑演化的奥秘。此外,科研人员还研究提升脑功能状态的方法,为航天员长期驻留太空工作提供支撑。\大公报记者 刘凝哲北京报道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日前公布了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舱内做操作“小型离心机”、“小型制冷机”等多种科学实验设备画面,空间站各类实验正持续滚动实施,预期将在科学技术和应用方面产出重大成果和效益。其中,在轨脑电测试是备受关注的空间站科研领域之一。

  2016年,中国在神舟十一号任务期间首次进行在轨脑电测试。据报道,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科研人员王波表示,神十一任务的首次脑电测试,是通过脑控机器人验证脑机交互技术的在轨适用性。

  验证脑能力提升技术

  为什么要在空间站进行脑电测试?专家表示,这项研究的目的主要包括三方面,首先是研究空间环境对脑造成什么影响;第二,是研究人脑在太空中如何适应环境,重塑神经。第三,是要发展或验证一些脑能力提升的技术。

  王波表示,在轨脑电测试目前已取得一些突破,例如在脑力负荷分级模型上面,与常规相比,在轨脑电测试的模型融合生理数据、绩效数据、行为数据,可以从多个维度建模,提升整个分类的精度,使其更加便于实用。研究团队着力于数据建模和数据分析,目前已在脑力疲劳、脑力负荷、警觉度等数据模型建立方面取得多项成果。此外,科研人员还研究提升脑功能状态的方法,为航天员长期驻留太空,维持良好的脑功能状态、高效开展工作提供支撑。

  提升研发新思路 应用前景广阔

  空间脑电测试研究的应用具有广阔前景。王波表示,航天员在太空需要执行非常多的复杂且精细作业,保持人脑良好状态是关键。研究希望通过一些脑刺激等技术来提升人的能力,最大限度发挥人在太空中的作用。从远期来看,在空间站开展在轨脑电测试研究,为的是探索宇宙对人脑演化的奥秘,揭示生命体演化过程中的重要机制,从而为开发类脑智能体提供新思路。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当前科技热点前沿的脑机交互研究,也有望在空间环境得到重点应用。专家表示,脑机交互技术就是把人的思维活动转化为一个操作指令,这对于多线程作业或远程作业很有益处,有望在一些复杂的出舱活动,以及人机协同方面得到应用,提升系统的整体效率。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