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在北京的一家老字号饭店,消费者购买年夜饭礼盒。
阿亮祖上三代老北京,他回忆,以前过年,胡同里的老街坊们都会互送点心,客厅碟子里摆满了豌豆黄和艾窝窝等北京小吃。在老北京人的传统里,年夜饭流行通常包括四凉、四热、四肉、四汤菜,被称为“四四见底”,也有“四碟八碗”的说法,即四碟冷菜,八碗热菜,即便在经济不发达的旧时光里,年夜饭也会包含如米粉肉、四喜丸子、红焖肘子、回锅肉等在内的传统菜肴。但随着各省市民众交流往来的增多以及人们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多元化追求,年夜饭也在传统中走出了融合新模式。
阿亮家今年的宴席元素丰富,因为山东嫂子的加入,还多出了山东年夜饭的必备品──炸货和花馍,此外也开始有咖喱牛肉、梅菜扣肉等预制菜出现在餐桌上,帮家中主厨缓解压力。然而不论年俗如何发展变化,北京年夜饭上的“鱼”和“丸子”,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缺席的。阿亮对记者说,前者摆上桌,要么不能动筷要么不能吃完,一定要留到大年初一,寓意“年年有余(鱼)”,后者则代表着和美团圆。\大公报记者朱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