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Z世代”返乡办学 传民族非遗薪火

2024-03-08 04:03:4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今年全国两会,杨钰尼穿着哈尼族服饰来到会场。\大公报记者任芳颉摄

  杨钰尼 全国政协委员钰尼文化艺术传承中心校长

  女性的力量是多元的、无穷的,也是无限可能、不可替代的。过去的这些日子里,我最开心的就是获得教育部首届“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这更加坚定我返乡创业、扎根基层的信心,也让我看清深入群众推广我们哈尼文化,保护农耕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未来方向。

  “我创业的初衷非常简单,主要是希望大山边疆的孩子能通过民族文化和歌舞艺术学习走出大山,登上更大舞台,让更多人了解哈尼文化和梯田农耕文化。”“Z世代”哈尼族全国政协委员杨钰尼来自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是钰尼文化艺术传承中心校长、哈尼梯田文化传承践行者。2015年,读大一的她创办了“钰尼文化艺术传承中心”,同时申请成立红河哈尼梯田文化传承学校教学点。

  “我的外公曾经认为我在外省读大学不一定会返乡扎根,但我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执行力。”回乡后,杨钰尼凝聚更多的年轻人一起合作,将钰尼文化艺术传承中心发展成将近20人的小团队,8年来累积培训学员3000余名,越来越多的学员通过歌舞艺术考上大学并加入非遗传承。而她也因为以文化振兴乡村,2023年获得教育部首届“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

  作为云南民族街舞团的一员,杨钰尼和伙伴们还把街舞、现代舞以及现代流行音乐等年轻人喜欢的元素,与非遗文化结合起来,让非遗变得“酷帅潮流”。“非遗不仅是散落尘土的老物件,而是乡村振兴的活水源头。我们必须坚持让活化石活起来,让非遗和传统文化绵延赓续,持续焕发新的生命力。”她说。

  去年3月,杨钰尼首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一年来,她回到母校湖南科技大学,与学弟学妹们分享非遗文化和创业经验;走进基层,了解哈尼梯田农户诉求、与民间文艺家研究讨论哈尼古歌、乐作舞创新发展……“外公现在非常开心,长辈们从最初的质疑,到现在全力支持我的事业,我们三代同堂欢乐聚在一起的同时,还能一起为民族文化传承贡献力量。”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