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6月30日中午,近400名建设者代表及家属先行体验深中通道。
【大公报讯】记者黄宝仪、帅诚中山报道:6月30日中午,8辆建设者专车,接载近400名建设者代表及家属,从中山翠亨东站出发,在通车前“尝鲜”体验深中通道。和家人一起“驶”上自己亲自参与建设的伟大工程,见证中国桥梁建设发展腾飞的历史性时刻,建设者们倍感骄傲和自豪,“这当中体现了中国速度、中国智慧、中国实力!”
看着眼前蜿蜒于海面的深中通道,建设者们百般滋味在心头。“我建设,我自豪!”站在深中大桥上,作为深中通道建设者的王维俊夫妇心情十分激动,久久未能平息。2019年大学毕业后便投身于深中通道海上架樑工程建设的宋彦辉,同样难掩兴奋之情,“这是我人生中参与的第一个项目,它对我来说意义非凡。这座桥不仅连接着深圳和中山,更是一座引领我走向未来的桥梁。”
桥上拍“全家福” 仪式感满满
“女儿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就经常问我什么时候能回家陪她,我说我正在建设深中通道,等建完了一定好好陪她。”这句话,2011年就投身深中通道前期工作的席俊杰一说就是12年,如今女儿已经长成了大姑娘。“这次带她来我工作的地方,让她亲眼看看这座世纪工程,特别有意义。”记者发现,此次建设者专列上,有不少深中通道建设者的家属都是首次上桥,趁着通车前夕在桥上拍上一张难忘的“全家福”,成了大家不约而同的选择,仪式感满满。
对于建设者来说,深中通道就像是自己的“孩子”,回想起它成长的日夜,站在西人工岛上远眺海面的黄清飞感慨万分。作为2016年4月进驻工程的中交公规院深中通道勘察设计(A合同段)隧道专业负责人,黄清飞至今记得隧道沉管的前期方案论证时的场景。作为世界首例桥─岛─隧─水下互通四位一体跨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宽度增加1/3,顶板受力将增加约70%,因此港珠澳大桥隧道采用的钢筋混凝土沉管结构不再适用。黄清飞说,当时对沉管隧道的结构选型等论证中,很多专家都提出过比较强烈的质疑。
值得庆幸的是,“专家的质疑,包括他们提出来的风险点,我们后续都通过技术手段进行了论证、解决。”黄清飞告诉记者,深中通道沉管段是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大规模采用钢壳混凝土结构,于内地则是全新的结构和技术。“这是非常好的结构方式,在深中通道成功应用后,可以应用到整个土木工程领域。”
攻坚克难 缔造毫米级沉管对接
全程参与深中通道“隧、岛、桥”建设的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项目(S09标)常务副总工程师宁进进,带领团队让万吨沉管毫米级完成“深海之吻”,创下连续7节沉管毫米级高精度对接安装的世界纪录。“整个过程中是很煎熬的。”宁进进已经记不清自己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不休的夜晚,但他清楚记得,最后一节沉管安装完成后,伴着海浪撞击船体发出的声音,那晚他踏实地睡了个好觉。看着车辆畅通行驶的深中通道,宁进进说自己作为一名中国工程师感到很骄傲,“因为我们用中国工程师的智慧,快速建设了一个通道,来促进当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