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热评/香港国际化科研 大有可为

2024-07-01 04:03:4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近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走在世界前列,在载人空间站、月球探测、火星探测等多个领域发力,成为人类太空探索事业中的生力军。在航天部门和香港特区政府的支持下,两地航天交流不断深化,合作日趋紧密。

  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为香港工程科技以及科学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舞台。港人成功入选第四批航天员,未来将以载荷专家身份进驻中国空间站;香港科学家率先获得“最年轻”的月壤,有望在月球研究等前沿领域获得创新成果。同时,“香港智造”也助力着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港产”采样器完美完成人类在月背“挖土首秀”。

  当前,中国国家太空实验室(载人空间站)可进行大量空间科学实验,探月工程已取回月球正面、背面土壤,未来更可能实现火星取样返回,包括香港在内的中国科学家有望凭借国家科研平台优势在相关领域率先取得原创性重大科研成果。这意味着两地航天科学技术合作的仍有巨大潜能有待发掘,尤其在两地合作平台建设上可以进一步深入。相比澳门已成立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可以考虑在航天工程技术以及空间科学探索实验室方面做好顶层设计,保持可持续性发展。

  航天事业已成为中国科技前沿领域探索的“国家名片”,并将在未来迎来更大发展。香港科技界的国际化科研视角以及“超级联系人”身份,应更加积极作为,在航天强国建设中发挥独有力量。

  大公报记者刘凝哲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