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2024年范长江行动 香港传媒学子甘肃行之6/港生探秘黄河石林 领略祖国大好河山

2024-08-19 05:02:2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左图:陇港学子游览黄河石林,感受风景秀丽的石林大观。右图:黄河岸边石林耸立沟壑万千。/大公报实习记者 高榕曼摄

  “快看,这个地方像‘猴子拜观音’,那里像大象吸水,真漂亮!”位于甘肃白银市景泰县的黄河石林,千峰竞奇,峡谷蜿蜒,与黄河遥相呼应,形成山环水转、动静结合的自然奇观。7月24日,参加范长江行动甘肃行的陇港学子参访黄河石林,领略祖国大好河山。学生们采访了解到,近年,黄河石林大力推进景区文旅融合发展,深化“旅游+”模式,吸引影视剧组前来创作,丰富旅游业态,推出特色旅游产品。下一步,景区将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工作主线,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公报实习记者 高榕曼、蔡乔恩

  地貌奇景 奇趣万千

  俗话说:“九曲黄河十八弯,弯弯奇景留人间。”黄河浩浩荡荡冲出兰州后,一路向北奔腾,到了景泰县境内,优美地进行了回旋,东流的黄河在这里掉头向西。石林是地质学术语,也称针状喀斯特,是石灰岩在长期喀斯特作用下形成的一种以高大石柱和深切溶沟组合为特征的一种特殊地貌类型。黄河石林紧临黄河岸边,与奔流不息的黄河相生相伴,景区内到处都是巍然挺立的黄褐色的石山、石柱、石门、石堆和石笋,整个景区犹如黄泥塑成的巨大盆景,凹凸不平、错落有致地铺展在西北大地上,曲折蜿蜒,石林耸立,沟壑万千。

  据介绍,黄河石林是砾岩和砂岩等碎屑岩层经流水侵蚀、重力崩塌和风力侵蚀等作用而形成,在发现之初,因外形上与云南石林相似,被命名为黄河石林。但是,黄河石林的岩石类型和形成条件均与地质学上的石林不同,黄河石林的高度也远超相对高度为30-40m的石林。黄河石林颜色呈红、黄色,表面有风力吹蚀和流水侵蚀的痕迹,似雅丹地貌。踏入黄河石林,仿佛穿越至异世界。石峰耸立,石笋密布,仿佛是大自然用千万年的时间雕刻出的艺术品。石峰不语,却以亿万年风霜雕刻的语言,诉说着大地的故事。景区内,峡谷蜿蜒,陡崖凌空,造型千姿百态,峰回路转,景象步移万千。这里的石柱、石笋一般在80-200米之间,其造型天造地设,鬼斧神工,犹如雕塑大师之梦幻杰作。行走在景区里,古石林群带着游客跨越时空遐思,或见雄狮当关、猎鹰回首、大象吸水、千帆竞发,或见西天取经、月下情侣等,众多景点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港生:书上所学不如亲眼一见

  “常言道:看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书上App上看千篇万篇也不如亲眼一见。”来自香港大学附属学院的王炯元告诉记者,在此之前,黄河石林只是地理课本上的一个名词,一个关于地貌奇观的简单描述。今天来到这里,更能感受到大自然风光的独特。“突然感觉自己不再是旁观者,而是这壮丽画卷中的一笔,与石林共舞,与黄河同歌。”王炯元表示,回到香港后他要将在甘肃看到的美景告诉自己的同学,特别是要来一次黄河石林,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受西北秘境的魅力。

  据了解,近年来,黄河石林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大力推进景区文旅融合发展。“我们不仅打造了多彩石林摄影风情区等六大功能区,同时深化‘旅游+’模式。依托优越的自然景观和厚重的人文景观吸引了众多影视剧组前来创作,《天下粮仓》《神话》《大敦煌》《花木兰》等百馀部影视剧先后在此取景拍摄。”黄河石林景区负责人表示,与此同时,景区不断丰富旅游业态。推出羊皮筏子、毛驴车、卡丁车、赛马、变装拍摄、农家乐、篝火晚会等特色旅游产品和娱乐服务项目,切实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全方位体验需求。让游客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当地人民的热情与淳朴。

  据悉,下一步,黄河石林大景区将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工作主线,坚决守牢生态环境保护红线,严格做好景区的开发与保护工作,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全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