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特 稿/“深圳,就叫特区吧”

2024-08-22 05:02:3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还是叫特区好,过去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一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这是1979年,关于如何命名深圳、珠海等实行特殊政策的地区,邓小平说的一段掷地有声的话。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的视频短片记录下中共党史上邓小平汲取党史经验为经济特区命名的故事。

  当年4月,习仲勳到北京参加中央工作会议,希望中央给予政策,在深圳、珠海和汕头建立出口加工区单独管理,作为港澳同胞、华侨和外商的投资场所,按照国际市场的需要组织生产,并初步定名为“经贸合作区”。邓小平听着习仲勳的汇报,细细寻思,这块地方该如何命名?“工业区、贸易区、出口加工区、贸易合作区?都不准确。”他想了想,说:“深圳,就叫特区吧。”“特区,好!”习仲勳喜出望外,脱口而出。

  同年8年,全国人大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并通过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自此,大规模的经济特区建设正式拉开帷幕,开启了利用外资、技术、管理经验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崭新试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力。在兴办特区后,中国又相继开放沿海十几个城市,在长江三角区、珠江三角区、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批准海南省并成为经济特区。由此,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2亿人口的沿海地带迅速发展。

  大公报记者孙志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