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记者手记/构建大交通格局 共建“黄金内湾”

2024-10-31 05:02:4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俯瞰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南沙区位于湾区地理几何中心。作为广州的唯一出海口,南沙毗邻港澳,方圆80公里范围内汇聚了大湾区11座城市。而近年南沙亦瞄准打造“湾区之心”,加速构建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推进建设深中通道、深江铁路、广珠澳高铁、南珠中城际等跨城大交通项目,构建与湾区城市直联的大交通格局。

  其中,作为珠江口“A”字形交通网络骨架的重要一横,深中通道促使粤港澳大湾区的同城模式从原有的广佛、深莞地理同城模式向深中跨海同城模式迭代。如今,深中经济合作区、深江经济合作区、深珠合作示范区纷纷在珠江西岸拔地而起。而随着南中高速建成通车,连接深中通道,促使广州、深圳、中山在南沙无缝连接,南沙也加速迈向功能枢纽中心,“广深产业融合示范区”亦加速冒起。

  抢占珠江口已成为大湾区城市发展的趋势,南沙也正逐渐把“地理优势”转换为“交通优势”,建设“强湾区交通中心”。

  据最新规划,作为湾区综合交通枢纽的南沙站将引入南沙港铁路、深茂铁路、广中珠澳高铁、肇顺南、中南虎城际,贯穿广州地铁18号线、15号线和4号线复线。建成后,将实现1小时有效通达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等大湾区主要城市,助力打造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大公报记者方俊明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