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专家解读/法律保障近乎空白 “换房”需细思

2025-01-27 05:02:4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在现有法律规定情况下,‘换房’主要还是道德层面约束,在‘换房’操作中,如果换房人的法律及维权意识淡薄,存在无法维权或维权困难的法律风险。”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黑龙江分所高级合伙人、律师路勤表示,时代发展催生的新鲜事物,年轻人包含着美好的期待和对他人真诚的善意,但法律保障近乎空白的行为,还是需要更加全面的考量。

  首先关于查询换房主体、安全和房产所属等问题,存在诸多隐患。大家都熟悉酒店入住的时候要求入住人员出示身份证原件,并有监控系统与公安部门联网核查。但作为“换房”的个人行为,任一方提供的身份证件,仅能从形式上的查看。另外,换房主体对于房产的所有权及使用权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凭借个人的信息和能力进行有效的查验,在入住时或入住后可能会出现因房屋产权争议而无法达到短期换房的目的。而且住宅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如果在房子内发生赌博、吸毒等违法活动,无法及时监控和界定责任。

  路勤表示,法律规定,开办旅馆酒店,要具备必要的防盗等安全设施。但对于住宅则无强制性规定。如换房期间发生“盗抢”,民事合法权益恐怕难以保障。此外,虽然换房的房主一般会注意保护一些贵重的物品,但无法对本人房产内的所有物品进行一一核对并办理齐全的交接手续。且换房协议大多是私下拟定,条款粗糙简陋,一旦发生纠纷,这些不严谨的协议根本无法成为维权的有力武器。\大公报记者 于海江、王欣欣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