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西水东调”连接香港示意图
22日是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也是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3月22日至28日)的开始,本届“中国水周”主题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广州南沙日前举办相关纪念活动暨“源启西江 润泽南沙”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下称“珠三角工程”)原水启用仪式,标志着南沙自此步入以西江水源为主水源、沙湾水道(北江下游潮水河段)为备用水源的“双水源”阶段。
今后,南沙供水水源单一、鹹潮上溯影响、无应急备用水源等水资源难题将得到有效解决,百万南沙人开始喝上用上量沛质优的西江水,进一步强化了湾区供水安全。该工程同时为香港、广州番禺、佛山顺德等多个城市提供应急备用水源,为大湾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大公报记者 李紫妍广州报道
启用仪式现场,汩汩西江原水从西江干流鲤鱼洲段奔涌向东,在穿越深埋地下60米、延绵40多公里的输水隧洞,途经鲤鱼洲泵站、高新沙水库、南沙支线等区域后,经过专业深度处理製水工艺与运行调度配置,正式流入南沙的千家万户。
西江水“东调” 解决水资源难题
珠江流域,西江、北江和东江三江汇流,水网密布。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地理中心,南沙近年迎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居住人口的不断增多,使其用水需求、供水格局不断发生变化,供水水源单一、鹹潮上溯影响、无应急备用水源等水资源难题亟待解决。南沙开发区管委会总规划师邓腊在启动仪式上表示:“此次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原水的启用,标志着南沙区正式迈入了西江、北江双水源供水的新时代。双水源供水不仅提高了供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更在水质上实现了优质保障。”
珠三角工程是守护粤港澳大湾区供水安全的重要工程,西起西江干流顺德鲤鱼洲,东至深圳公明水库,由一条干线、两条分干线、一条支线、三座泵站和四座调蓄水库组成,并在南沙新建成高新沙水库。工程自2024年1月起正式建成通水,实现了西江水的“西水东调”,如今正式启用为南沙的主要水源,有效解决了广州南沙、深圳、东莞等地生活生产缺水问题,还可以逐步退还东江流域生态用水,进一步保障粤港澳大湾区供水安全、生态安全。
建成省级水情教育科普基地
该工程还是香港的应急备用水源保障。基于粤港两地签署的新一轮对港供水协议,珠三角工程在原有供水规模基础上,为港新增每秒10立方米的备用水源,成为除了东深供水工程之外,香港用水安全的又一道“保险”。
此外,广东仍在持续完善供水保障体系。目前,粤西的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粤东的韩江榕江练江水系连通后续优化工程都在火热建设中,广东未来将通过跨流域调水构建“五纵五横”水资源配置骨干网,覆盖全省16个地级以上市、受益人口超7600万人,可基本解决长期以来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为广东及大湾区提供可靠的水安全保障。
为激发社会各界共同守护湾区水脉的责任意识,共建共享湾区供水“生命线”,珠三角工程在南沙同步规划、设计并建成了一座省级水情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珠三角工程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我们将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水利科技展示与水情教育活动,让节水护水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融入生活,为持续保障城乡供水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注入源源不断的‘水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