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北京观察/“近邻外交”对冲不确定性\马浩亮

2025-03-23 05:02:3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在谈及中日韩合作时,中国外长王毅用“远亲不如近邻”这句三国通行的谚语来形容。共通的东方智慧和相近的人文传统,是中日韩合作的独特底色。这绝非基于人文层面的泛泛而谈,诚如王毅所言,这六字格言,“面对不稳定、不确定明显上升的世界”更加凸显出重要现实意义。

  “不稳定、不确定”,正是来自于日韩的“远亲”美国。东北亚向来是美国的战略优先方向。美国因素对于日韩外交取向具有特殊影响。特朗普的“美国优先”2.0版,搅动周天寒彻,对世界带来极大的风险挑战。不仅对中国加码贸易战,对日韩这两大传统盟友也是软硬兼施,以关税战相要挟,要求日韩承担更多安全责任,在台湾、南海等问题上加紧绑定美国战车。如果一味在中美之间选边站、“一边倒”,充当“马前卒”,很可能落得“火中取栗”的结果,沦为“美国优先”的牺牲品和炮灰。

  中日韩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如今都承受着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压力,对于深化三方合作,都有了更积极的意愿。以日本为例,石破茂内阁上台后,对岸田政府倚美遏华的“远交近攻”外交路线,进行了适度的拨乱反正,更加注重平衡外交。中日高级别政治对话、中日高级别人文交流磋商机制、中日执政党交流机制、中日经济高层对话,陆续恢复重启。

  王毅指出:“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有风有雨,即是国际格局变乱交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单边主义逆流横行等不确定性;而风雨无阻的心态,就是要在变乱中,凝聚共识、求同存异、增进互信,提升战略定力,加强中日韩合作的韧性。这是众多不确定性中的最大确定性。

  此次三国外长会晤,取得了一揽子务实成果,譬如:就年内举行第十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重启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扩员等问题进行沟通,推动设立中日韩出口管制对话机制、数字经济合作对话机制,筹建中日韩创新合作中心,办好中日韩文化交流年等,从最迫切的重点领域全面发力,夯实三国合作的“压舱石”和“推进器”。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