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讲究“未雨绸缪”,空间天气预报也是一样。相关机构需要尽可能提前对空间天气事件的发生时间和强度进行预报,判断其可能产生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提醒各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
早在1992年,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就成立了空间环境预报中心,这是我国第一个专业的空间天气预报机构,20多年来,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等国家重大航天任务提供了全过程的空间环境预报保障。该中心同时也是国际空间环境服务组织中国区域警报中心的运行机构,面向全球发布空间天气预报。
进入本世纪,我国在空间天气和空间环境监测和研究方面的投入迅速增加。空间环境监测主要分为地基监测和天基监测两种方式。简单来理解,就是“基于地面”和“基于太空”,可以合力布下“天罗地网”。在天基探测方面,针对空间天气的源头──太阳,我国先后发射了“羲和号”和“夸父一号”卫星,紧盯着太阳的一举一动。
在地基监测方面,目前,子午工程一期、二期已实现融合运行,沿东经100度、东经120度附近,北纬40度、北纬30度附近形成“井”字形布局,在我国本土、地球南北极区实现对日地空间的协同网络化监测。 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