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近年部分回归祖国文物珍宝
国家文物局认为,今次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回归祖国,成为主动追索历史上流失重点文物并取得成功的典型案例,也是秉持《青岛建议书》对话与合作的核心精神,以溯源及流转历史研究成果为支撑,实现流失海外中国文物追索成功的生动实践。
据介绍,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有59批次2180件/套流失海外中国文物回归祖国。其中2024年,中国政府积极推动返还实践,共实现8批次213件/套流失海外中国文物艺术品回归祖国,涉及意大利、美国、日本、阿根廷等国家和地区。
目前国际上开展流失文物追索返还的主要法律依据是1970年和1995年的两份公约,但二者均只适用于公约生效后被盗或非法出口的文物,而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文物原属国而言,数量众多的公约生效前历史上流失文物成为当前流失文物追索返还领域最大的挑战。
对中国而言,历史上流失文物是指1970年公约生效前因战争劫掠、盗掘、非法转让及走私等不法原因或不道德手段被转移出中国国境的文物,包括“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劫掠文物,及西方探险家以欺骗方式掠夺出境的文物等。\大公报记者江鑫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