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首席代表兼总经理张琳接受内地媒体采访时表示,近年来,中国市场出现了一些反向合资新模式──中方输出电动化与智能化技术,德方提供工程积澱与销售网络,中德车企正以优势互补的“竞合”新范式超越传统“市场换技术”的合作模式。
张琳表示,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0%,2025年前五月达45%,相较之下,欧洲几个主要市场渗透率仅20%-25%。当前,中德合资合作方式已经发生变化,德企正通过多种方式深化与中国本土优秀供应商的合作,包括共同研发、金融合作、早期投资乃至建立合资企业。随着电子化、智能化、电气架构日益复杂,单一产品规范已逐渐演变为“体系要求”。实现中欧或者世界范围之内标准法规的协同,对于跨国企业在华发展及中国企业出海均“至关重要”。
“避免零和心理,拥抱技术合作。”张琳强调,无论是欧盟反补贴谈判还是中德企业合作,长期主义与本土化思维始终是破局关键。在以研发2.0为代表的新合资合作的时代,中国车企出海应以本土化合作突破贸易壁垒,避免将过度竞争内卷带入海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