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抗战胜利80周年 强军之路(下)/从追赶到跨越 威武之师铸新质战力

2025-09-02 05:02:3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从追赶到跨越 威武之师擎起民族脊梁

  新世纪新时代,电磁弹射航母、万吨大驱、高超声速导弹、隐身战机、中程反导系统、信息化坦克等一批位居世界领先水平的国产先进武器,磨砺了大国长剑,铸就了和平金盾,威武之师铸新质战力。中国军队和中国人民维护和平、保家卫国的力量和底气更加强大。这是对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历史最好的铭记,是对英勇牺牲的先烈和无辜死难的同胞最好的告慰,是对伟大抗战精神最好的继承和弘扬。\马浩亮(文)

  2005─“争气机”猛龙过江 实战名扬天下

  世纪之交,多款“争气机”,助推空军作战体系大幅跃升。1998年,歼-10“猛龙”战机首飞,2006年入列,中国有了自主研制生产的第三代战机(按照新的代际划分为四代机),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自主研制第三代战机的国家。歼-10后来陆续有了改进型号歼-10B/C,成为空军“三剑客”之一。2025年,歼-10CE在巴基斯坦空军的空战中,一战成名天下闻,展现了超强的机动性、超视距空战、电子对抗等综合战斗力。

  另一种“争气机”是空中预警机。2003年和2005年,空警-2000和空警-200相继首飞成功,具备很强的对空对地对海搜索能力。解放军拥有了“空天中军帐”,能够及时搜索发现敌方舰艇、战机、导弹,并透过数据链为本方的战机、导弹实施打击提供引导,为海军舰艇提供敌情与引导反舰导弹。

  2001年,长剑-10首飞,2006年入列第二炮兵(火箭军),这是中国研制的第一型战略巡航导弹。中国成第三个实现自主研制对地巡航导弹的国家。此前的“红鸟”巡航导弹,曾用于空军、陆军用于战术打击,而“长剑”巡航导弹由二炮掌握,与“东风”弹道导弹并列为当时二炮的两柄重剑。红旗-9防空导弹在1997年服役,后续衍生出红旗-9B/C等型号,广泛列装空军地空导弹部队和海军的大型驱逐舰,成为中国远程防空的主力。

  海军则迎来一波“下饺子”。054型护卫舰首舰马鞍山舰2005年服役。093型攻击核潜艇2002年下水,2007年服役。中国海军速度最快、隐身效果最好的水面舰艇022型导弹快艇,2004年服役,是全世界第一种采用高速穿浪式艇设计的导弹快艇。鹰击-62和鹰击-83反舰导弹,配备于各型驱逐舰、护卫舰,丰富了海战体系,并衍生出潜射型和空射型。

  2015─威龙领衔“三剑客” 无人战机系列化

  2015年是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极其重要的一年,“史上最强军改”大幕拉开,军队领导指挥管理体制全面重塑,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组建。这一年还首次举行了以抗战胜利为主题的大阅兵,成为展示武器装备发展建设的独特窗口。

  2011年服役的99A型重型主战坦克,成为解放军第一型信息化坦克,是当之无愧的“陆战之王”。直-10武装直升机,服役陆军航空兵,成为“飞行陆军”的首席作战平台,其搭载的天燕-90导弹,是全世界第一款武装直升机专用空空导弹。红旗-17防空导弹、红箭-10反坦克导弹、“山猫”全地形车,为陆军提供了立体化、快速化的作战手段。

  2011年首飞的歼-20“威龙”战机,在2016年服役,标志着中国空军进入隐身战机时代,与歼-16、歼-10C成为空军“三剑客”。运-20远程运输机、空警-500预警机、空潜-200反潜巡逻机等大型特种战机试飞或量产,形成了空前完备的空中力量体系。尤其是空警-500为歼-20进行预警、引导,令“威龙”完全有实力与西方大国的先进隐身战机对抗空天。无人机进入大爆发阶段。“彩虹”“翼龙”系列无人机,在侦察、打击方面发挥越来越多样化的作用。

  在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上,有“关岛快递”之称的东风-26核常兼备导弹首次公开亮相。首艘航母辽宁舰2012年服役。052D型驱逐舰、054A型导弹护卫舰、071型综合登陆舰、901型综合补给舰、“和平方舟”医疗船、926型潜艇支援舰等不同类型的舰船加速服役,为航母远洋作战、渡海登陆作战提供了坚实支撑。

  2025“三航母”时代 突破第二岛链

  从2015年到2025年的十年间,堪称是解放军武器装备发展速度最快的十年,创新领跑的各种“第一”层出不穷。不同类型强军重器,纷纷入列各大军兵种。陆军配备了191型“远箱火”、15式“新轻坦”、181型155毫米“全球最强卡车炮”、直-20通用直升机。陆军突破传统陆上作战模式,锻造陆海空立体化作战体系。

  海军进入“三航母”时代。辽宁舰、山东舰双航母编队远航第二岛链,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服役在即。全球首艘电磁弹射两栖攻击舰四川舰下水。4艘075型两栖攻击舰,成为夺岛登陆的立体化平台。055型万吨驱逐舰,成为航母首席“带刀侍卫”。空警-600舰载预警机、歼-35隐身战机、歼-15D电子战机、攻击-11无人机、直-20突击直升机等各型舰载机,极大提高了航母战斗群和“两攻”战斗群的战斗力成色。

  各型导弹,成为创新力度最大的领域之一。机动发射的东风-41、拥有分导式弹头的东风-5B、改进型东风-31AG,成为洲际弹道导弹的“三剑客”。094A/B型战略核潜艇,搭载巨浪-2/3潜射洲际导弹,进一步升级海基核打击能力。

  全球第一种实战化部署的高超声速导弹东风-17,能够以滑翔弹道突破敌方防空体系,进行致命打击。新一代陆基巡航导弹长剑-100,成为全球第一种全程超音速的巡航导弹,不仅可以攻击地面和半地下固定目标,也可以攻击航母等海上大型运动目标。

  红旗-19防空导弹,撑起中程反导保护伞,与红旗-9B/C形成搭配,进一步织密防空体系。万吨大驱搭载全球第一型反舰导弹鹰击-21,令反舰弹道导弹打击体系从陆地延伸到了深蓝远洋。各种信息化智能化无人化装备层出不穷,新域新质战力壮我军威。

  回溯历史,从1945年唯一一架日本製教练机,到五六十年代引进仿制苏联战机,再到八十年代之后仿制法国直升机、追赶对标美国战机,而今的中国,在战斗机领域跃居世界领先地位,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的道路。这是中国军队武器装备建设80年代来艰辛探索、自立自强的真实写照。中国强大的科技研发体系、工业制造能力和完备产业链条也经受了充分的检验。

  “这次阅兵首次亮相的新型装备占比很大。”2025年9月3日的天安门和长安街,更多的强军重器,必将再一次惊艳全世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