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并肩作战/“生为日本人 死是中国魂”

2025-09-02 05:02:3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1945年3月,在位于山东省莱阳市的胶东军区政治部。前排左二为在华日人反战同盟胶东支部副支部长小林清。

  “我的父亲小林清原是一名日本士兵,1939年来到中国,1940年在胶东的文登县与八路军作战时被俘。”谈及父亲的过往,小林阳吉的语气中满是敬重。他告诉记者,父亲被俘后,八路军并未将其视作敌人,反而给予了充分的自由与平等,像对待朋友、阶级兄弟与同志一般接纳他,还送他前往延安日本工农学校学习。

  在延安日本工农学校的学习与教育,成为小林清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小林阳吉说,这段经历让父亲知道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战争是不正义的侵略战争,要让中日两国人民摆脱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就必须沿着八路军与中国共产党指引的道路坚定前行。从延安日本工农学校毕业后,小林清返回胶东,牵头创建了在华日人反战同盟胶东支部,并担任副支部长。他将自己的思想转变与经历写成《我的思想反省》一文,发表在1944年7月23日的山东根据地《大众报》上。“这样一来,父亲‘日本八路’的名声就在山东抗日根据地传开。”

  “生为日本人,死是中国魂”──在延安日本工农学校的学员中,小林清是唯一一位战后没有返回日本的人。1983年,他正式加入中国国籍,最终在天津走完了一生。小林阳吉坦言,父亲热爱中国,他跟中国人民一起打击日本侵略者,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这是他自己人生中的辉煌篇章。“我为父亲的事情感到自豪”,小林阳吉激动地说。\大公报记者苏雨润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