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讯】记者任芳颉报道:国新办1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十四五”以来,中国粮食产量迈上新台阶,2024年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500公斤,不仅14亿多人的饭碗端得更牢,而且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也加快构建。
“十四五”以来,保持了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势头,为整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提到,去年全国的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比2020年增产了740亿斤。目前人均粮食占有量已达到500公斤,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国家粮食安全有充分保障。同时,棉油糖产能持续提升,果菜茶、肉蛋奶和水产品的供给充足,种类多样,老百姓的餐桌越来越丰富。
农业科创迈进世界第一方阵
近年来,国家进一步完善粮食生产各项支持政策,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已经实现全国全覆盖。去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达17.9亿亩,比2020年增加了3800多万亩。“最近,农业农村部派出18个调研组到全国各地去现场看,秋粮面积是稳中有增。”韩俊介绍,目前秋粮长势正常偏好,夺取秋粮丰收有很好的基础和条件,要奋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实现全年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的目标。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水平现在已经进入了世界第一方阵。”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介绍,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较快突破,育成一批生产急需的重大品种,选育出优质高产水稻、节水抗病小麦、机收籽粒玉米、高油高产大豆等急需品种,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鸡、华西牛、南美白对虾等品种打破国外垄断,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
“十四五”期间,中国大力培育农业领域的科技领军企业,目前在研的国家农业科技项目中,参与企业超过1000家,占参与单位总数的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