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新疆沙漠种水稻 荒滩变粮仓

2025-09-17 05:02:4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左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二二五团一连种植的羊脂籽米收割现场。右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二二五团一连种植户张正乾。

  在中国西部“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缘与昆仑山北麓交界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二二五团一连种植户张正乾,望着自家承包的4000亩水稻田,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片曾经的盐碱荒滩,如今已被金黄的稻浪覆盖。“预计平均亩产500公斤左右。谁能想到,在这沙漠边上,真能种出这么好的水稻!”为种植沙漠水稻,需要改造土壤,排出盐分和增加有机质。在品种方面选用新品种羊脂籽米,在种植方面采用“旱直播技术”,给稻种穿上“防护衣”。目前用旱直播技术的沙漠水稻已处于大面积推广阶段。\大公报记者 应江洪报道

  二二五团距于田县39公里,距策勒县45公里,两边都是无尽的沙丘和戈壁,是典型的“风头水尾”。几年前,二二五团的土地盐碱化严重,几乎寸草不生。2020年起,团里引进农业科技力量开展改造盐碱地行动,张正乾也参与其中。

  洗盐排碱 沙漠戈壁变“营养土”

  “刚来的时候,心里直犯愁。”张正乾说。在这样的沙漠环境下如何种出水稻来呢?水稻是典型的水生作物,而沙漠的高温、干旱、贫瘠,几乎集齐了所有不适合水稻生长的环境因素。

  首先要进行土壤改良、“洗盐排碱”。“我们通过建设沟渠将土壤中的盐分排出,同时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每年往沙地里灌5方腐熟羊粪和200公斤油渣。”他说,除了增加土壤的有机质,还需要添加微量元素和微生物菌肥。锌、铁、硼等微量元素虽然用量很小,但对水稻生长至关重要;而微生物菌肥则能活化土壤,促进养分循环利用,提高土壤活力。经过持续多年的改良,“土壤的有机质增加了,盐碱化程度降低了。”硬是把“沙漠胃”改造成了“营养土”。

  干湿间歇灌溉 节水又防虫

  选种方面。他们选择了云南声农水稻作物研究所蒋志农教授研发的高原粳稻品种──羊脂籽米。“这个品种的根系扎得深,稻秆也粗,能抵抗大风天气,适合我们这里的气候。能在干旱环境下生长,同时抵抗高温和病虫害。”张正乾介绍道。

  在种植方式上,沙漠水稻采用“旱直播技术”。首先,将稻种经过“拌种包衣”处理,类似于给稻种穿上“防护衣”,增强其抗旱、抗病能力。然后使用专门的水稻旱直播机,一次性完成开沟、播种、覆土等多个步骤。一天能播种300多亩地,且节水(比传统方式节水10%)、省工,出苗率却高达95%以上。

  为最大限度节水,当地采用干湿间歇式灌溉方式。“水稻根系不需要一直泡在水里,干湿间歇式灌溉既保证了水稻生长所需的水分,又能有效杀灭病虫害。”通过这一系列技术手段,兵团人让亙古沙漠变身“稻香村”。

  水稻田助修复重建生态系统

  有学者认为,沙漠水稻种植不仅是一项农业技术创新,更是一项具有重大经济和生态价值的探索。从经济角度看,沙漠水稻增加了粮食供应,沙漠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环境使得稻米品质提升。从生态角度看,沙漠水稻种植对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有显著作用。水稻田有效阻挡了沙漠的扩张,持续的灌溉和耕作也改变了局部微气候,空气湿度增加,地表温度降低,为其他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条件。通过多年土壤改良,原本贫瘠的沙质土壤逐渐变得肥沃。从长远来看,这种变化是整个生态系统的修复和重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