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寸土不落/二连浩特国门 独特的界碑“四胞胎”

2025-09-17 05:02:5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中蒙边境线上的界碑。/大公报实习记者张小丫摄

  国界碑是国家与国家分界的标志之一,为识别和标记边界线上数以千记的国界碑,每个国界碑编定了唯一的“身份号码”──碑号。二连浩特国门有独特的界碑“四胞胎”,很多游客来到这里都会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在一个地方,要有四块界碑呢?”

  如果把中国版图看作一只俯瞰太平洋的雄鸡,那么二连浩特国门就位于雄鸡脖子扬起的弯折处。巧合的是,二连浩特国门中蒙边境线在铁路接轨点也有个弯折,因此需要特别明确边界走向。因为若只有主碑,边界会在铁轨处凸出“尖角”。而副碑的弯折设计,让边境线的划分清晰,从而做到寸土不落。这也是全国边界站点唯一的一处双号双立界碑。

  二连浩特国门界碑其实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四胞胎”,而是在2002年的中蒙第二次联合勘界中,将混凝土碑体的357号界碑,原位更换为花岗岩碑体的815(1)号、815(2)号、816(1)号、816(2)号界碑。更换后的界碑材质更为坚硬,此外该界碑群距离二连浩特市和蒙古国扎门乌德市也均为4.5公里。

  如今这四块界碑分别矗立在两条铁轨的两侧,花岗岩的碑身两面分别嵌有两国镀金国徽,庄严肃穆。不仅见证了中蒙两国的友好交往,也展示了中蒙边境二连浩特口岸的独特地理位置和边境文化。

  大公报实习记者李卓妍、张小丫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