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尽职守土/一家三代护边员 保北疆边境安宁

2025-09-17 05:02:5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乌尼孟和家庭三代用心守护北疆安宁。/大公报实习记者张小丫摄

  在二连浩特72.3公里长的边境线上,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头,人们总会看到一个身板稍显单薄,却无比敏捷的护边员,他就是草原优秀牧民乌尼孟和。从上世纪50年代的姥爷开始,到母亲达日玛,如今再到乌尼孟和,这个普通的草原家庭将爱国精神刻进骨子里。一家三代,用70多年的时光用心用情守护这片草原,守望着北疆边境线上的安宁。

  时光回溯至1955年,二连浩特第一代国门拔地而起。乌尼孟和的外公乌力吉苏荣,这位曾参加过辽沈、平津战役,为新中国解放伟业做出突出贡献的骁勇善战的骑兵战士,脱下战甲转身成为了一名边境联防员。他骑着马日复一日地巡逻边境,马蹄印是他刻在这片土地上的守护誓言。

  “一往无前、永不放弃”

  1984年9月21日,二连浩特第二代国门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此时守边的责任也传到了母亲达日玛手中。达日玛是“三千孤儿入内蒙”的一员。1960年,未满周岁的达日玛来到这片草原,两年后成为乌力吉苏荣的女儿。打小受父亲的军人影响,年仅13岁的达日玛成为一名民兵,练习骑马、马上射击、马上劈刺,后来更是成了呼格吉乐图雅嘎查妇联主任。在她的带领下,嘎查牧民妇女们充分发挥“半边天”作用,为边境稳定大局贡献出巾帼力量。

  “妈妈经常教导我们无论碰到任何困难都要一往无前、永不放弃,让我们接力好戍边职责。”2007年,当二连浩特第三代国门建成后,此时26岁的乌尼孟和已是一位有7年巡边经历的老护边员。20多年来,他累计参加驻地军警民联合防控巡查80余次,累计巡边2100余公里,尽自己最大努力守护草原边境。2023年,锡林郭勒边境管理支队创新成立护边驿站,乌尼孟和第一时间报名加入,他被评为全盟首批5A级护边驿站负责人之一。

  在祖国北疆八千里边防线上,和乌尼孟和一样的护边员有三千多人。他们是内蒙古草原的“活地图”,是边防线上的忠诚“守望者”,用责任和担当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大公报实习记者叶家维、李卓妍、张小丫、刘宸、马盈慧、郑智夫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