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7日,在香港爱国教育支援中心“鉴往知来.复兴中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台湾光复八十周年史料展”的开展仪式上,37分钟版马吉影像首次在香港展映,全场近百名观众屏息观看。\大公报记者陈旻摄
9月17日,在香港爱国教育支援中心“鉴往知来.复兴中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台湾光复八十周年史料展”的开展仪式上,37分钟版马吉影像首次在香港展映,全场近百名观众屏息观看。
这段由美国牧师约翰.马吉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用16毫米摄影机秘密拍摄的影像,是揭露日军暴行的唯一动态影像。在目前已发现的各种马吉影像版本中,37分钟版马吉影像反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最为全面、内容最为丰富。一帧帧黑白画面,真实记录下了日本军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残暴罪行。\大公报记者 陈旻报道
“12月16日,上海路,妇女们跪下来请求日本士兵不要杀害她们的儿子和丈夫,他们仅仅因为被怀疑当过兵而被驱赶到一起。成千上万的平民也被绳索这样捆绑起来,驱赶到扬子江边、众多的小池塘和空旷的场地上,在那里,他们遭到机枪扫射、刺刀砍杀、步枪齐射甚至被用手榴弹处决。”
“这是南京众多水塘中的一个,许多人被日本兵杀死后又被扔进了池塘,大约在12月26日,这里有40多人被杀,有一具漂起来的浮尸可以看到,他们被杀时双臂被捆绑着。”
“在日军占领南京几天后,这样的惨状一直在持续,轰炸机飞过南京的天空,那是一片死寂的灰色。”
恶行历历在目 观众伤心落泪
首映现场,马吉牧师亲自撰写的解说词伤感淒然。观众们神情凝重,来自台湾的中国文化大学国家发展与大陆研究所博士生凌子婷默默流泪。
此次展览由江苏省海外联谊会、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指导,香港江苏青年总会等联合主办,香港爱国教育支援中心、江苏香港文化促进会、惠明慈善基金共同协办。江苏省海外联谊会副会长李卫华,全国政协常委、香港江苏社团总会创会会长唐英年,全国人大代表、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主席黄锦良,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江苏社团总会会长姚茂龙,江苏省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江苏香港文化促进会会长陈慧钰,江苏省政协委员、大公报总编辑于世俊,江苏省政协委员、香港江苏青年总会会长李荔,国家记忆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江苏省中国近现代史学会会长、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会长、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张连红,惠明慈善基金理事长钟惠明,国家记忆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台湾知名法学学者邵子平等担任主礼嘉宾。
李荔在致辞中表示,记录南京大屠杀的唯一动态影像──马吉影像首次在港展映,为香港青年提供了鲜活的历史教材,帮助他们理解中华民族经历过的深重苦难。
黄锦良在致辞中说,“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以史育人有着更深的体会。这部珍贵的影像史料,令我们重温那段山河破碎的岁月。不仅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更是为了从历史中吸取力量,读懂鉴往知来的深意,扛起复兴中华的担当。”他表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只有让年轻一代了解抗战时期的苦难与抗争,才能明白今日的和平来之不易,这次史料展正是一堂生动的爱国教育课。
87年前马吉影像曾途经香港
张连红介绍,南京大屠杀期间,时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总干事乔治.费奇与丹麦人贝恩哈尔.阿尔普.辛德贝格,曾于1938年先后携带马吉影像11分钟版拷贝文件途经香港,但一次也没有放映。
“87年后,马吉影像终于在香港公开放映。”张连红感慨道,“今天,我们举办这场史料展,不仅是为了回望过去,更是为了照亮未来。展出的每一份文献、每一张照片、每一段影像,都是历史的‘活化石’。它们诉说着侵略者的暴行,提醒我们‘落后就要捱打’的惨痛教训。”张连红说,这些珍贵的活动画面不仅是南京大屠杀的铁证,更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容忘却的记忆。
接棒传承历史 还原被遮蔽的真相
战时马吉先生记录历史,战后纽约联合会邵子平先生等打捞历史,如今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著书传播历史。这一接棒传承历史的故事告诉我们,历史的真相或许会被暂时遮蔽,但永远不会消失。通过这些真实的历史碎片,我们得以重建集体记忆,守护人类良知。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本次展览,通过珍贵的历史照片、实物原件与影像资料,带我们穿越时空,在那段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中,感受刻骨铭心的历史伤痛,体悟革命先辈为民族解放作出的巨大牺牲。”李卫华致辞表示,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沉湎悲壮,而是为守护真相、汲取教训。唯有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才能珍爱和平、开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