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有关“十五五”的一揽子部署之中,有两条值得关注。一是“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二是“畅通社会流动渠道”。针对的是制约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痛点”,也是需要着力推进的“通点”。两大举措既关乎效率,实现各种市场要素和人力资源自由流通,充分激发发展活力;也关乎公平,要保障营商环境的公平、人的发展机会的公平。
在全球化面临严峻挑战的大背景下,市场是最稀缺的资源。中国拥有的超大规模市场,是巨大的发展优势。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进商品要素大范围有序流动、高效配置,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和制度成本,才能有效释放超大规模市场潜力,托举经济基本面。不过,目前各种阻碍畅通的问题仍较为普遍。譬如,基础设施、标准不统一,政府行为尺度“任性”,市场监管执法碎片化、逐利化,以地方保护主义搞“双标”对待等等,破坏了公平竞争,扭曲了市场机制。
今年7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专题研究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问题,进一步确立了其对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这次四中全会,又将其确立为“十五五”中长期重点任务,显示政策力度进一步加码。这就需要在“硬件”层面,实现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打造黄金物流通道;在“软件”层面,在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社会信用、数据流通、资金流动等各方面,形成“一把尺子”,对各类经营主体一视同仁。
“畅通社会流动渠道”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中国式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没有畅通的流动,发展就无从谈起。这就应消除各种显性和隐性限制、歧视,拆解户籍、地域、社保、年龄等不同壁垒,使人人都能公平获得发展机会。对于“协和董小姐”“江西周公子”之类现象所反映出的阶层固化、利益固化苗头性问题,予以解决破除。守护好公平正义,才能守护创新活力、发展动力。“十五五”回应了大众的关切,也带来更多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