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生育青苗 文坛輓伯乐
2018-06-11 09:35:25大公报
- 字号
- 放大
- 标准
推动文学功不可没
“刘先生是香港作家中,最早引入意识流的作家之一,如《酒徒》、《对倒》等作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主编《香港时报.浅水湾》、《快报.快活林》等副刊及文艺园地,后来又创办《香港文学》,他一生除了致力创作之外,对香港文学的推动功不可没。”
─香港作家联会会长 潘耀明
作家的灌溉耕耘者
那年约是1985或86年,加拿大前辈作家卢因先生从温哥华来港省亲,请我去与刘以鬯先生一同吃晚饭,还特别介绍说:“这位陈中禧是写诗的,是位诗人”。真愧不敢当。就这样,我便成了《香港文学》其中一位“年轻”的“诗人”。后来移居海外,刘先生好像知道我在外面心事重重、风雨飘摇;故寄给他的诗文,被接纳了。九零年代回流香港,工作极忙,也偶有投稿,他也刊登了。殖民地社会重商轻文,然而,我很感谢刘教授以鬯,数十年来坚持出版《香港文学》,坚持培育作家。相信他所遇到的困难不少。而他努力不懈的结果,是培育了不少本地作家;成为一代又一代追梦的文艺青年的忠心灌溉、耕耘者!
─香港诗人陈中禧
为文化艺术播种籽
刘以鬯教授一生致力推动文学艺术,是香港文学发展的代表人物,在文学创作方面贡献巨大,亦培养了不少后辈作家。他与公大渊源深厚,于公大担任荣誉教授期间,经常分享文学创作的经验,师生获益良多。刘教授的离世,是文坛及公大的重大损失,然而他留下的丰硕成果,早已为文学、艺术及文化等各个领域播下种籽,影响深远。公大同人将永远怀念他,并铭记他的指导与帮助。
─香港公开大学校长黄玉山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