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告别虚无 努力追梦/作者:虎哥

2018-06-29 03:16:33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另有称号为“疲惫的一代”,是二次世界大战後美国一群作家开启的文学运动     资料图片

  《我们害怕》是绵绵的小说,属於内地“美女”作家兴盛的年代,後来改编成了独立电影。那个年代贡献了卫慧、安妮宝贝,但公众的关注点主要在她们的性别和作品中,有大量虚无的状态和直接的性描写。热潮退去多年,现在想来,那种迷茫,那种精神状态和无形无语无原因的失落,在现在的都市生活中会有所体会。

  《我们害怕》裏的主角都是些城市边缘的人,生活状态颓废,无所事事,不知道每天应该做什麼。他们遊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生活只有黑夜没有白天,似乎对什麼都不在乎。突然有一天,其中一位发现自己有了爱滋病的症状。他害怕了,害怕的时候更看清楚了自己,发现了之前不敢面对自己,结果发现自己并未真的生活在社会上,生活本身的複杂原来被忽略了。这种害怕蔓延到每一个人。大家发现,最可怕的发现自己原来会有害怕的这一刻。

  有些文化符号,真的是需要特定年龄段、特定群体的人来接收。这些小说表达出来的东西,不是老一辈可以理解的,也不是90後、00後新一代可以体会的。它属於一个特定的年龄层,受过教育,有过梦想,却又处於无助徘徊的一代人。很多人当年读这些小说,只看了表面,很多评论在批评他们的颓废。我看来,她们是写出了在城市中,下班人群裏,统一标準下,放在心裏,不敢出来,被有意忽略的灰色。

  这样的觉得也存在於美国“垮掉的一代”的作品,不同文化基础的地方,按照共同的规律发展,都会走过同样的阶段,某代人有着共通性。看这样的故事,犹如让自己置身於一个漆黑的房间,没有窗户,只有一面闪亮的镜子。除了自己,什麼也看不见。追梦和努力瀰漫的年代,大家在积极的颓废中,都在朝九晚五的流浪中。或许可以看个电影的时候,战战兢兢从裏面看到自己。有时候会愈想愈害怕,但这种害怕却使得我们以後的生活更清醒、更明朗。

  电影的最後,绵绵说了一句话,大概是很多人来到上海追求梦想。後来发现自己被上海同化了。所有人的梦想都一致,多麼可怕的事情。没有了自己,梦想也不再有意义。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