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郑月娥指事件对整体香港工程专业造成伤害 大公报记者黄洋港摄
港铁沙中线红磡站工程问题引发刑事调查,港铁多名高层离职。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明要“全面追查,彻底善后”,包括追究在事发后一直未有回应的总承建商礼顿。她并明言,港铁高层离职“补钱畀人走”前车可鉴,一定不可以再发生,而有关高层未完成合约,应不能领取约满酬金,就算已离职或未撤职,都会在被调查范围内。林郑月娥又宣布,委任三人顾问团进入港铁,加强沙中线工程管理。
林郑月娥昨日出席一个活动时会见传媒,主动回应港铁沙中线事件,指出事件对整体香港工程专业造成伤害,即使有人辩称修改了的设计图则,可能比原设计图则更安全可靠,但未经核准去做改动,甚至在提交资料时无反映经修改了图则的资料,都是不能接受。发展局正进行对于政府註册承建商的规管行动,稍后公布惩处行动。
警循假文书串谋欺诈调查
她又指,事件涉及使用虚假文书,政府已两度报警,西九龙区重案组正进行刑事调查。据了解,路政署认为沙中线项目文件有可疑,上周一通知警方,星期六将相关文件交给警方跟进,文件分两大类,包括原有批出的图则、2015年至2017年逾百份红磡站工程检验纪录文件等。警方正循虚假文书、串谋欺诈这两大方向调查,现暂未有人被捕。而警方曾邀请港铁沙中线前总经理胡宏利协助调查。
盼马时亨留低助完成善后
港铁五名高层问责离职,港铁董事局主席马时亨则两次请辞而未获接纳。林郑月娥称,明白社会要求有人要为今次工程醜闻负责,但问责有不同层次,工程人员无可置疑要负上全责,她理解港铁行政总裁梁国权虽无可能日日过问前线工作,但事件曝光后,梁应发挥监督作用,确保港铁提交的报告内容準确无误,然而当局最终发现报告与事实有严重偏差,梁国权承担责任提出提早离任。
至于挽留马时亨,她解释,马时亨身为主席,责任比其他董事局成员较多,但港铁除了铁路工程,还有铁路营运和地产项目,若港铁主席和行政总裁职位同时悬空,对港铁衝击太大,所以当马时亨于本周一向她提出请辞时,她提出希望马留低协助完成部分善后工作。她又称,不能凭事件断定港铁管治出问题,但认同要重新检视其管治文化。
就善后问题,林郑月娥称,目前专家对如何评估工程结构安全仍是意见纷纭,须待专家再作决定,港铁顾问公司研究在负重测试以外,需否追加其他检查。她与政府高层将再研究及聆听各界意见,探讨日后如何监督其他新铁路工程。她表示,星期日在礼宾府主持政府高层紧急会议,检视有重大偏差的图则等资料后,前日向公众交代事件,展现了政府高度重视公众安全及对基建工程的专业性,重视市民的知情权。
“香港桥王”捱义气任顾问
政府为加强沙中线工程管理,邀请土木工程署前署长刘正光、屋宇署前署长许少伟、土力工程处前处长汪学宁组成顾问团,进入港铁协助审核及加强沙中线工程管理。有“香港桥王”之称的刘正光昨日接受《大公报》访问时表示,首要阅览沙中线工程图则,了解个中情况;他形容今次是“捱义气”担任顾问,希望重建公众对工程界信心。
刘正光坦言,沙中线工程问题已影响工程界多年建立的声誉,他于前日接获政府邀请后,立即答应,“有人可能会针对我们前官员身份做文章,但关乎公众安全、工程界名誉,我们一定做。”他说,顾问团的具体工作仍有待政府安排,而几位成员都熟悉政府工作流程,落实安排后便可马上展开工作。刘正光称,沙中线新施工设计确实不比原来的差,施工困难亦预期较原方案少,但错在未有事先获得屋宇署批核。港铁已聘请顾问安排月台安全测试,从工程角度,载荷测试已能有效检测结构安全水平,但事件已变得政治化,有人提出检查应要“眼见为实”,对此,他个人觉得可透过超声波检视,甚至凿烂部分石屎,随机抽验部分钢筋,释除公众疑虑。
就沙中线红磡站连续墙图则前后矛盾,令人忧虑安全问题,城市大学建筑学及土木工程学系荣休教授梁以德认为,港铁需为红磡站其馀石屎部分进行受力测试,让公众安心。他建议先进行月台受力测试,若石屎变形,可在月台下加装铁笼,加固月台结构。对于有议员建议凿开石屎,甚至拆卸月台做检查,他认为无需要,以免需时重建,影响通车。
工程界立法会议员卢伟国称,工程改动并不罕见,但必须按部就班,依足程序向屋宇署入则。港铁已委讬专家对月台展开负重荷载测试,如有需要可加固,他认为月台层及连续墙不是“非拆不可”。
工程师学会:倘会员犯法将纪律处分
港铁多名高层因为沙中线工程问题问责离职,港铁工程总监黄唯铭提出请辞并即时生效。由黄唯铭担任会长的香港工程师学会昨日发表声明称,若有会员被裁定犯下不诚实或欺诈行为,不会容忍,并会采取适当的纪律处分,包括驱逐他们出学会。黄唯铭昨日亦向工程师学会会员发信称,向港铁辞职是深思熟虑的决定,他现将全身投入学会的会务。
学会在声明内称,关注沙中线事件持续为社会、港铁公司及整体工程界带来的冲击,欢迎政府迅速果断行动。对于政府指沙中线红磡站连续墙图则前后矛盾,学会不评论,但相信有关证据非常充分有力,有足够理由要求港铁立即改动高层,并再次报案。学会期望当局迅速调查及处理事件,恢复市民对工程界的信心。
会长黄唯铭:全身投入会务
学会称,理解沙中线工程项目规模庞大复杂,需要600至700名人员监督,相信港铁有足够法律支援,协助三名已离职的工程总经理,去取得所需资料,保障他们澄清的权利。
学会声明由上任会长陈国璋、高级副会长余锡万与两位副会长联署发出,会长黄唯铭并无署名,一度惹起怀疑他已辞任会长。学会其后再发表声明称,黄唯铭指示学会,他不会就沙中线工程发表意见或评论。
黄唯铭向学会会员发信称,辞职并非轻易决定经过深思熟虑。他称过去两个多月,在十分艰难的政治环境下处理有关地盘的事件,他发现自己再不能够在日常工作中胜任专业工程师的职责。他强调,工程师学会会务跟他日常工作分开,未来他希望花更多时间服务社会,尤其是继续以今届工程师学会会长身份为学会贡献。
港铁出问题 管治是关键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昨日宣布,委派资深工程管理人员组成的顾问团进入港铁公司;发展局正对涉事承建商采取规管行动,政府也会按委讬协议追究港铁。她又透露,事件或涉虚假文书刑事行为,政府已两次报警,即使被撤职或离职的港铁人员,也会在调查范围内。政府的行动,显示当局狠下决心,务必要彻查到底。
沙中线传出丑闻,本栏曾两次论及相关议题。6月6日,本栏明确指出,“港铁若不进行大刀阔斧改革,相信负面新闻仍会发生,只是负面新闻出现的频密程度和大小之别而已。港铁能否建立有一套严谨、高效的监察机制,同时部门主管是否做到‘岗位责任’制,做到防微杜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6月19日,本栏再度指出“礼顿承建港铁工程接二连三出问题,背后反映出港铁工程监督机制,或执行监督的人员出了问题。”“俗语说,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无论监管制度设计如何严密,都需要人执行,一旦执行监管的人做事得过且过,监管制度便形同虚设,由此产生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最终可能出现‘豆腐渣’工程,遗祸人间。”
政府昨日的连串措施,既针对被揭发的问题,追究责任,同时亦针对问题发生背后的机制问题。正如林郑所言,当局会检视港铁的管治文化。
港铁爆出连串丑闻均与内部管治出现问题有关,事件可能存在一个极大的“黑洞”。从源头看问题,牵涉招标、大判与分判之间的关系。工程监管过程中,前线监管人员知情不报?还是漏报?工程监管部门的中层乃至高层是否知悉工程出问题?若然知悉问题的存在,监管部门有否向董事局报告?这一连串问题环环紧扣。(蔡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