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拔萃女舍港大筑梦清华 毕业后盼留内地工作

2018-08-19 03:16:22大公报 作者:余伟诗 陈利南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为增长见闻,孙遇晴毅然放弃港大学位,北上入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大公报实习记者 余伟诗摄

入读香港大学是不少港生的梦想,但在今年文凭试考获32分佳绩的拔萃女书院学生孙遇晴,却放弃港大学位,毅然北上入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筑梦水木清华。遇晴的清华梦缘于中四夏天的内地交流经历,她被内地浓厚的学术气氛所吸引,希望到北京求学扩阔眼界、学会独立,更期待未来可专注中华古建筑研究,相信“内地天地广阔,对于一个新人建筑师来说,有更多发挥机会。”

19岁的遇晴是很有主见的女生,常将“想见识更多”挂在嘴边,初中时就读于圣士提反书院,为了挑战自己,向父母提出想转校,并自发準备插班试,最后成功入读拔萃女书院,完成三年的高中课程,并在文凭试考获32分佳绩。

“我想多看看不同的世界”

遇晴成长于中产家庭,但舒适的生活环境没有让她长成一朵“温室小花”,反而更勇于跳出舒适圈,“由中学转校到考文凭试、选科、找大学,都係自己搞掂,连清华都係报完名面完试先同父母讲”。而对于遇晴的决定,父母和师长都非常支持和尊重。

遇晴的清华梦缘于两次到内地交流的经历。中四那年夏天,她先后到上海和北京参加比赛和夏令营,认识了不少内地朋友,有感当地的学术气氛浓厚,学生的谈话内容都显得很有深度,“在同一个地方生活,只能认识到同一圈子的人,我想多看看不同的世界。”

遇晴热爱绘画,去年经中学校长推荐到清华大学面试,中六开学时,她已收到清华的有条件取录通知书,由于遇晴文凭试成绩优异,香港大学建筑学院亦予以录取。遇晴最后毅然捨港大取清华,她认为,内地发展潜力大,而她亦希望能转换新环境,让自己更独立。

即将开学,遇晴正忙于“恶补”物理,因为清华建筑学院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物理基础,而遇晴之前并未修读物理科,她希望在短时间内可以追上进度。内地大学新生开学前都要参与为期三星期的军训,遇晴表示“好特别”,因训练中可尝试体验以真枪学习射击。

被问到是否会担心不习惯内地的生活,遇晴乐观地表示,“其实宿舍都有齐基本设施,始终读书又唔係要住酒店”。她透露,自己到清华读书可获学费全免,一定会努力求学,争取奖学金作生活费。

毕业后盼留在内地工作

对于未来规划,遇晴坦言对建筑修复有兴趣,“家住在西环,看到附近的唐楼被拆觉得好可惜。”她又指,香港某些地方如囍帖街,即使现在重建,但再也没有以前的味道。

中央近日公布港人可申请内地居住证,遇晴认为,此举可以吸引更多香港的专才到内地读书及就业,毕竟内地市场潜力大,这些优惠政策可令香港人在内地工作更加便利及受到保障。她表明,毕业后或会选择在内地工作,因为香港是一个已发展的城市,内地对于一个新人建筑师会有更多发展机会。

初中作文探讨理想获全国大奖

图:遇晴(中)初中时凭作文《值》获得“恒源祥文学之星提名奖”/资料图片

香港大学与清华大学同样在国际知名,对很多人来说,或者难以判断舍港大入清华是否“抵博”,但对于孙遇晴,初中时一篇得奖文章《值》,已看到她“从心出发”的性格。

遇晴曾在2014/15年度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为港争光,获得初中组“恒源祥文学之星提名奖”。该赛事每年吸引全国近千万中学生参加,为全国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兼影响最大的作文比赛。

“这个社会太复杂,我不懂”

遇晴得奖文章题为《值》,内容回想小时候因志愿不够“宏大”而不被认同:“傻孩子,常常有人说我是傻孩子。小时候的作文题目,总有一道是《我的志愿》……小小的我想了很久,终于在作文簿上写下:‘我想到乡下去,找一块小小的田,种些瓜,再种些果,就这样过一生。’别人的梦想很大很大,我的梦想很小很小。”

“从来都不明白,成人口中的值和不值是什么?成功是什么,失败又是什么?我从不是一个聪明的人,没有什么宏大的理想,也从没想过要出人头地,名成利就。这个社会太复杂,我不懂,也不想去懂。我只想去一个离城市很远很远的地方,那里没有所谓成功,没有所谓失败,没有厚厚的书本与小山般的数据。那里只有风、月亮、星星和太阳。我想去的地方,简单得多……”遇晴舍港大入清华,也许无关成败,也无关值和不值。从心出发,以心引路,就是这位女生的快乐选择。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