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创科博览开幕 林郑:国家支持 港创科风生水起

2018-09-24 03:16:27大公报 作者: 文轩 林良坚 汤嘉平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董建华(中)、林郑月娥(左八)、王志刚(右八)、王志民(左七)、谢锋(右七)等主礼嘉宾为“创科博览二〇一八”揭幕

由团结香港基金主办的“创科博览2018”昨起一连十日在会展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在开幕仪式上表示,香港拥有优良的创科土壤,绝对有能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国际创科中心。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指出,香港创新科技的发展进入“风生水起”的年代,这个“风生水起”代表了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进程,也代表了人民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愿望。

展览透过170多项古代及现代科技展品,及过百场讲座、示范表演及影片,彰显中华民族从古到今在“工”、“农”、“医”三大创科领域的骄人成就,亦展示本港最新科研成果及国际获奖项目。

全国政协副主席、团结香港基金主席董建华,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国家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中联办主任王志民,外交部驻港公署特派员谢锋,创新及科技局局长杨伟雄,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等担任主礼嘉宾,与多位内地官员专家、特区官员及科技界人士出席开幕仪式。

董建华:港拥人才资源

董建华致辞时说,科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根本动力,清末时期,中国错过了一次科技革命的洗礼,几乎陷于被瓜分的命运;面对当前新一波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科技革命浪潮,香港拥有优良的创科土壤、人才及设备,亦有雄厚资源,绝对有能力成为大湾区内的国际创科中心。

林郑月娥则说,香港在科技发展中希望做到“国家所需,香港所长”,香港的创科发展离不开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包括中央科研资金的顺利“过河”,中国科学院两研究所落户香港科学园,及为香港青年提供暑期实习计划。在“一国两制”优势下,香港创新科技的发展进入了“风生水起”年代。

她指过去两年间,政府投入创科的预算已达780亿港元,在增加研发资源、汇聚科研人才、资源配套等,政府已取得初步成效;在大湾区建设中,香港的角色被定位为大湾区内的国际创新科技中心,香港也将做好准备,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王志刚:推动两地共享

王志刚发表专题演讲时称,香港是国家创新体系和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组成,发展创科是特区政府的工作重点,未来将深化内地与香港的科研合作,在国家科研项目经费过境香港使用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完善高校、科研机构直接申请中央财政科技计划项目的制度安排,共同建立科研联合资助机制,推动内地与香港科技资源共享。

170展品亮相 人脸识别兼评颜值

图:人脸识别仪器可为被测者的颜值打分

“创科博览2018”分“工”、“农”、“医”三大主题,共有170多项古代及现代展品介绍,其中在人脸识别特征展位,访客只要站在展位的录像前,便能在荧幕上看到自己的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大公报记者亲自测试,荧幕年龄和实际年龄基本一致,机器还能对被测者的颜值进行打分。

据讲解员介绍,机器是通过一种演算法,来读取人脸特征并分析,而荧幕上的受测者数据会在一定范围内浮动,因受测者是动态,故各种不同的角度、姿态、动作都会影响机器评分;该机器亦可容许多人同时站在屏幕前进行测量。

除科技成品展示,展览在展期内每日从早到晚都有不同活动,包括4场专家论坛、31场创科示范、58场科学表演和23场科普讲座。

陈清泉:了解古今科技 激励青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亦专程到创科博览参观。他说,看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展览后,就知当时的科技有多发达。这次展览更有展位展示古代打仗时的机械,如木幔车、轒辒车,蕴藏着很多科学道理,能保护士兵打仗时减少伤害。

陈清泉说,创科博览会意义重大,可激励青年多向科学家学习,帮助青年了解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亦见证中国古代科技是多么发达。然而,近代科技落后于西方,在这之后我们只能不断追赶。

他又说,现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了,中国不能再掉队,要参与,要把握机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科技如此迫切,因中国要成为世界强国,而成为世界强国一定要依靠科技。

他说,即把创新放在第一位置,发展就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希望当代年轻人多静心钻研科学与技术,不要急功近利,就想着赚钱。”

林郑爆王志刚将乘高铁赴穗

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昨正式投入服务,特首林郑月娥在“创科博览2018”开幕仪式上形容,把香港的建设连系到超过二万五千公里的高铁网络,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工程,让香港人能进入这个高铁的新生活模式,也拉近了香港与内地很多城市,“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距离,实在是让人非常的兴奋”。她透露,出席开幕式的国家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仪式后将乘高铁到广州参加会议,分享香港进入国家高铁网络的兴奋。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