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将於周三(10日)出炉,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曾经表明,政府已把推动中医藥发展列作重点工作,出资兴建本港首间中医医院,并打算公开招标予非牟利机构营运,而最新消息则指出,施政报告将落实中医院改由政府兴建以及营运。/大公报记者 杨 州
今年施政报告预料提及多项民生议题,包括土地供应、过渡性房屋、取消强积金对冲优化方案及觅地兴建安老院舍等。医疗方面,重心放在中医院的兴建及营运。去年施政报告提及,政府决定出资兴建中医院,邀请医管局协助,以招标方式挑选合适的非牟利团体负责推展和营运。最新消息称,将改由政府兴建及营运中医院,并交代相关项目的推展时间表。
推动中医藥纳公营医疗体系
香港註册中医学会副会长王冠明表示,业界多次向政府反映希望首间中医院由政府营运,既可以起示範作用,亦可推动中医藥纳入公营医疗体系。中医院若由非牟利机构营运,则变成私家医院,将会有很多限制,包括中医藥科研、中医培训等,由政府营运反而有更多发挥空间,如医院可与本港三间大学合作,提供临床培训等,形成“医、教、研”平台,推动中医藥发展。
王冠明续称,中医医院以中医主导医治疗程,西医则按临床需要提供支援,例如病人情况转危或需要急救。
中医院亦提供专科门诊服务,而临床服务範围包括预防保健、偶发性及慢性病、复康及疗养等。
香港中医中藥发展委员会中医业小组主席冯玖表示,业界普遍希望首间中医院是一间由政府营运的公立中医院,社会及业界均对中医院有需求,中医院亦给予病人多一种选择。她认为,中医院可充分发挥中医藥作用,可减少政府医疗开支,以及减轻公营医疗压力。
食物及卫生局设立专责发展中医藥的组别,规劃中医院的运作模式。财政预算案还建议设立五亿元专项基金,支持中医藥业发展,包括支持应用研究中医专科发展,利用中医藥的优势加强其在本港医疗系统的角色。
医管局已於2014年推行中西医协作项目先导计劃,在辖下七间医院分别就中风、下腰背痛症及癌症三个病种提供中西医协作的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