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落实填海打造“东大屿都会”

2018-10-07 03:16:1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为“团结香港基金”提出的加强版“东大屿都会”未来人工岛的效果图/资料图片

  【大公报讯】土地及房屋供应预料会是新一份施政报告的重点。消息称,政府会落实填海,展开“东大屿都会”填海研究。发展局局长黄伟纶透露,政府现行改劃的210幅土地中,七成会用作兴建公营房屋,并会研究增加地积比率。

  “东大屿都会”计劃建议在本港中部水域大规模填海,提供1000公顷土地。智库“团结香港基金”更抛出“加强版”方案,建议将填海面积倍增至2200公顷。土地供应专责小组早前向特首提交的初步观察亦提到,不少对填海有正面态度的市民都支持“东大屿都会”。据了解,施政报告会落实计劃,展开“东大屿都会”填海研究。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昨日出席一个关於海港工程的展览时,表明支持填海造地。他指出,香港在1985年至2000年十五年间,填海造地大约三千公顷,为解决住屋问题起关键作用。他又说,近年填海技术提升,开拓土地的方法更加环保,可以同时兼顾发展及保育,照顾生态环境及周边社区。

  公营房屋比例升至七成

  另有消息称,施政报告会提出增加公营房屋比例,并倾向将新增土地的公私营发展比例由“六比四”调整至“七比三”。发展局局长黄伟纶昨日出席活动时表示,公营房屋需求迫切,加大公营房屋比例是适当安排,政府现行改劃的210幅土地中,七成会用作兴建公营房屋,并会研究增加地积比率。他指出,公私营房屋比例是由运输及房屋局《长远房屋策略》每年检讨长策时制定。

  至於施政报告会否交代公私营合作开发新界农地,黄伟纶表示,现时不作评论,但土地供应专责小组提交的初步观察提及,社会对於如何处理商界利益有疑虑,要制定公平、合理、透明的机制。

  此外,有消息称,施政报告会公布在天水围及东涌市中心兴建公众街市,以回应地区诉求。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