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明日大屿"满足30年发展 特首:香港成功靠填海得来

2018-10-12 03:16:26大公报 作者:文轩 曾敏捷 赖振雄 蔡树文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明日大屿”建议填海1700公顷解决房屋问题  /大公报记者麦钧杰摄

施政报告提出填海1700公顷的“明日大屿愿景”人工岛计划,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明言,近年填海被严重妖魔化,但香港的成功多年来都是依靠填海得来,而目前填海技术先进,保证不会伤害生态。她重申,大屿山研究工作从未停过,填海涉及法定谘询过程,强调填海是分阶段入帐,耗尽储备只是“吓人”讲法,“大型基建都离不开庞大投资,但这个庞大投资不是一年用掉。”

新一份施政报告用最多篇幅交代房屋土地措施,林郑月娥昨日出席电台节目、到立法会回应议员提问,听得最多的同样是对关于觅地建屋的意见,特别是对“明日大屿”的关注。

大型基建投资必庞大

在立法会答问大会上,多名反对派议员包括新民主同盟范国威、公民党郭家麒等,质疑“明日大屿”填海方案开支巨大,会耗尽储备,增加财政负担。林郑月娥回应时重申,“明日大屿”是为香港开拓更多土地,满足香港未来二、三十年的发展。她强调,大型基建离不开庞大投资,但投资不是一年花尽,计划历时十多年,摊分下来每年是四、五百亿元,现时立法会每年通过的基建拨款都超过千亿元,以维持建造业持续稳定,“不要将数目合并,说成明日会用完储备、明日用完公务员长俸金这样来吓市民。”

林郑月娥有感而发地说,填海近年遭到严重妖魔化,但香港自开埠以来所获得的成功,都是依靠填海,“很多新市镇都是靠填海,金融区又靠填海,新机场亦是靠填海的。”林郑月娥忆述她从幼年到20岁,一直住在湾仔告士打道,“目睹告士打道在海边一直填出去,当时都觉得香港有前景。”她又以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玫瑰园计划”为例,指当时需要填海的土地恰巧亦是1700多公顷土地,反问如果当日没迎难而上,“今日的香港会是一个怎样的香港?”她希望大家能够鉴古知今。

出席答问大会前,林郑月娥先出席电台联播节目,她指出,“明日大屿”建议填海1700公顷,是技术部门以科学方法拟定,并无行政长官意志。她又指出,大屿山研究工作未停过,“睇唔到有咩理由,要扣起同事做好的工作”,重申填海要经法定程序,届时城规会将展开法定谘询。

对于民建联郑泳舜询问当局是否就过渡性房屋数目订立目标和时间表,林郑月娥表示,运输及房屋局已经设立专责小组,配合发展过渡性房屋,建议议员“帮帮手”,向当局提出建议并跟进。

玫瑰园计划包括十核心工程

玫瑰园计划正名是“香港机场核心计划”(Hong Kong Airport Core Programme),1989年由港英政府宣布,包括十项核心工程,即在赤鱲角兴建国际机场、青屿干线及青马大桥、西区海底隧道等,英方将计划描绘成玫瑰园般美好,故坊间称为“玫瑰园计划”。

该计划当年公布时,造价预算高昂,社会哗然,担心影响回归后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储备。工程历时八年,主核心的新机场于1998年启用,整项计划最终耗资1553亿元,较原预算逾2000亿元为少。

“玫瑰园计划”也是香港史上,直至启德发展计划前,规模及耗资最大的基础建设发展计划。

填海收益大 勿为反而反

特首林郑月娥在施政报告中,提出发展“明日大屿”计划,耗资约5000亿填海造地1700公顷,容纳110万人口。一如所料,“明日大屿”遭反对派以各种藉口群起攻之。但他们反对理由完全没有科学数据支持,完全站不住脚。

所谓倒钱落海“燃烧储备”论,难道填海获得的土地是净支出,一文不值吗?土地有价,人工岛的土地作商业和住宅用途,让政府得到大笔卖地收入,成为特区政府的储备。

至于海浪对人工岛造成破坏,香港三面环海,只以一个杏花邨为例子实在牵强,以当今填海技术,只要预测数据准确,海浪问题不难解决。

更有甚者,公民党的郭家麒声称,可容纳110万人口的人工岛,是否属“新香港人”。这一讲法更是信口雌黄,极具歧视。翻查郭家麒的资料,其祖籍广东省揭阳,虽然他在港出生,但他的祖父辈百分百是“移民”,按郭家麒的逻辑,他的祖辈正是当年的“新香港人”,郭家麒在立法会上竟然贬低祖辈形象,实在是不孝子孙。

就在反对派不断将“明日大屿”计划抹黑的同时,昨日房委会共收到19.4万份新一期居屋申请表。反对“明日大屿”计划的人,请你们先向居屋申请者解释,有何方法帮他们解决置业问题?不要为反而反、喷完口水后,拍拍屁股一走了之。

星澳韩填海造地 打造重要商业住宅区

香港以外的地区或国家,也有填海造地(详见表),成为当地重要的商业、娱乐与住宅区,包括港人熟悉的新加坡滨海湾(Marina Bay),澳门自上世纪初开始填海,至今占总面积六成。对于坊间有人忧虑,填海地区遇超强台风会水浸、影响生态、建造费过高等,规划师及学者认为,可透过规划,将影响减至最低。

香港大学房地产及建设系讲座教授及系主任邹广荣指出,全球多国也填海,以韩国为例,牵涉全国多个地区,拥有全球最大的人工浮岛,屹立在首尔汉江盘浦大桥侧,也有全球第一个水上会展中心,国家级综合项目“新万金填海区”,预计将于2020年完工,填海面积约28300公顷(283平方公里)。新加坡的填海地集中在市中心,占全国五分一面积。

“明日大屿”解决居住问题

早前超强台风“山竹”吹袭,位处填海区的杏花邨,再次有强烈涌浪,海旁“失守”成为泽国。天文台前台长林超英公开表明,从科学角度,不建人工岛是最好,又提出要“做好灾难管理”,慎防台风带来很高的涌浪。邹广荣认为,现今规划已不同,昔日未有准确作出预算及防备,例如建高防波堤,或近岸位置不建住宅,将影响减至最低。

建筑、测量、都市规划及园境界议员谢伟铨也指出,特首在施政报告提出的“明日大屿愿景”,是希望解决居住房屋问题。他又称,当年“玫瑰园计划”也极具争议,但现在看来,计划核心的赤鱲角国际机场是必须兴建,否则香港不可能成为国际航运枢纽。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