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测量师:“明日大屿”造地可赚千亿 “掏空库房”绝非事实

2018-10-16 03:16:24大公报 作者:朱晋科 杨州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为纾解香港的住屋困局和促进经济发展,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出“明日大屿愿景”,在东大屿填海1700公顷,惟反对派抛出“掏空库房”等理由盲反。有专业人士表示,“明日大屿”人工岛可带来逾6000亿元的卖地收入,扣除填海费用可赚多过千亿元,所谓掏空库房绝非事实;亦有议员强调,香港的发展正是一个填海而来的故事,百多年来填海得来的土地已达逾7000公顷,约200万人口因而得享安居,所以填海绝对是解决今日香港人居住问题的长久之计。
 
迫切:20万人蜗居九万㓥房
 
根据地政总署资料,自1852年“文咸填海计划”开始,香港至今填海7027公顷,几乎等同一个香港岛面积,占全港已发展用地约四分之一。不过填海这种觅地方式在回归后放慢了,土地供应严重不足,造就全球最难负担的楼价。香港人愈住愈贵,愈住愈细,根据政府统计处2016年数字,香港人均居住面积161方尺,仅比一个车位大一些,但不及内地和新加坡的一半。目前全港约有超过九万间㓥房,住着超过20万人。
 
反对派早前发起游行,抗议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出的“明日大屿”造地计划,所谓理由包括工程耗资五千亿元是倒钱落海、人工岛日后无法抵御气候变化等。前地政总署署长刘励超昨日出席电台节目时道破,这些反对理据都流於表面,例如政府的投资不会一次过投入,因此根本不会一次过掏空库房用作填海。对於坊间指政府应优先收回棕地发展,刘励超指出,棕地上有众多经济活动,居民亦未必轻易接受,因此收回棕地并不容易。他又表示,过往政府过度集中短期土地供应,忽略长期需求,因此填海工程属正确的长期计划。
 
本身是资深产业测量师的建筑、测量、都市规划及园境界立法会议员谢伟铨分析指出,东大屿人工岛面积约1700公顷,扣除交通基建配套及社区设施用地,估计有五成土地可用作建屋,当中三成为私楼地,一公顷等於约10万平方尺,假设地积比率是相对较低的六,楼面面积就多达1.53亿平方尺。他说,只要每平方尺卖到4000元,这亦是非常保守的估计,库房就可收到6120亿元,扣除填海费用仲赚多过千亿元。谢伟铨强调,有关数字还未计算兴建人工岛可带来的经济效益同就业机会,以及另外数亿平方尺的公营房屋楼面面积,可帮到市民上车及上楼。
 
关键:做好保育补偿持份者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柯创盛认为,政府提出填海方案,展示有心解决土地问题,有远见规划土地储备工作,应对未来。他又说,过去香港有很多填海造地的案例,如观塘、将军澳等,而“明日大屿”方案中究竟填多少面积是可以讨论,让全民共商推动政策落实。他又说,政府推行政策时,要做好保育工作、补偿持份者等,除了长远规划外,亦要有短中期措施,解市民之急,如过渡性房屋。
 
立法会议员何君尧表示,香港需要土地,填海造地虽非唯一方案,却是可行方案,例如要将生地变熟地、征用公园等都要十年八载。他认为,政府要有决心、有信心推行填海造地,收集不同意见,从讨论中取得新突破。他又建议,郊野公园边陲地亦可发展,可以起更多公营房屋让年轻人有向上流的空间。

点击排行